姜林英莫在采摘苹果
“你朋友多,能不能想想办法,帮着销一些三河村的苹果和花椒?”挂断凉山州美姑县巴普镇镇长曲比尔洁的电话,笔者决定约从事销售的朋友到三河村走一趟。
10月19日中午,我们赶到三河村和曲比尔洁汇合。路边白色汽车车窗探出一位妇女的身影,怀里还抱着个一岁大小的孩子。“我是三河村驻村工作队员姜林英莫。不好意思,麻烦您们特意跑一趟!”她的脸上,带着浅浅的歉意,招呼我们上车。
关于姜林英莫驻村的事迹,是从曲比尔洁的讲述中得知的。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姜林英莫已经驻村三年了。进驻前,三河村虽有种植蔬菜的悠久历史,但规模小、产量低、销路难,姜林英莫愁得不行。向专家请教,挨家挨户动员,引导引进优良品种,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如今,村里一年种植的蔬菜有100余种,面积突破300亩。
为找到适宜三河村气候土壤条件的产业,她试点发展苹果种植,首批2000余株果苗全部成活,目前已进入规范化管护阶段。“每次入村,她总是一溜烟跑到地里教农户修枝、追肥、防虫,还经常请来技术人员入村为农户培训呢。”曲比尔洁刚一说完,姜林英莫就打断了他的话,“这不都是我应该做的嘛。”
她话不算多,言谈间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干练,没有多余寒暄,每句话都紧扣村里的产业。一路上,她说得最多的,全是果园产量、农户销路的事。她说,村民达别拉都家的苹果滞销了,眼看着一家人愁得快哭了。没办法,自己只得豁出“老脸”带头线上线下吆喝,帮助卖出3.2万元。不仅卖苹果,她还帮村民瓦席尔五卖出12头猪,增收3.4万元。帮忙卖蔬菜、卖花椒、卖土豆、卖土鸡对她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一进果园,路上还略显拘谨的姜林英莫,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反手托着后背上孩子的腰,脚步轻快地穿梭在果树间,手指轻轻拂过枝头的苹果,声音里满是欣慰之情。“咱三河村主打黄金维纳斯、烟台1号2号、红富士这几个优质品种。您看这维纳斯苹果,果皮带着淡淡的乳黄色,摸起来有点自然的粗糙感---这可不是瑕疵,是没打蜡的‘质朴印记’,切开后果肉雪白雪白的,咬一口又脆又嫩,还带着股淡淡的奶香味。”
她领着我们走到另一排果树前,枝头挂满红底带白纹的果实:“这个是条纹富士,果形特别饱满,色泽也鲜亮,您掂量掂量,每个都沉甸甸的。三河村海拔1800米,每天日照超8小时,昼夜温差能到15℃,糖分和营养都攒得足足的,甜度能到18度,比市面普通苹果高3到5个度,汁水多到咬一口能顺着指缝流。”
走到一处简易凉棚下,她指着旁边密封好的花椒袋说,“这是三河村的‘大红袍’,是花椒老品种了,树龄最长的有10多年,立秋前后手工采摘后,通风处自然晒干,不加任何添加剂,麻味醇厚,清香四溢。”她这一说,我们还真闻到了空气中的鲜麻清香。
看着姜林英莫背着孩子、在果园里不停奔走的身影,听着村民对她的一声声赞誉,我们忽然明白了,正是像姜林英莫这样的驻村队员,驻一村干一事爱一行,一心扑在助农增收上,才造就了三河村高品质的苹果和其他特色农副产品。眼见为实,三河村作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