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守护“生命过滤器”为“椒果经济”插上翅膀同心镟千轮 共护列车平安路“走稳脚下每一步,就是最好的路”心无旁骛醉酒后开启汽车“自动驾驶功能”回家,能否从轻处罚?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9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0-30

同心镟千轮 共护列车平安路

——记成都车辆段成都运用车间临修组党支部

记者雷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镟修轮是一项细致活  受访者供图


“呲呲呲……”金属切削声穿透空气,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车辆段K2道临修棚内这种声音不绝于耳。这里没有四季交替的闲忙之分,始终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检修景象---测量、加工、再测量、再加工,每一个动作都有条不紊,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

作为列车安全运行的“生命线”,轮对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客运安全。

成都车辆段成都运用车间临修组党支部,这支仅有8名党员的队伍,就肩负着列车轮对镟修与更换的关键使命。他们如同列车的“修脚师”,用精湛技艺为每一条轮对“塑形”,每年镟修的轮对累计超2000条。全员以“勤业、精业、敬业”的信念为标尺,牢牢守住铁路客运安全运输的“底线”,让每一趟列车都能平稳驶向目的地。

“一条轮对镟修大约需要40分钟,平均每日需要镟修5至6条。如果遇到节日用车紧张的情况,我们需要镟修的轮对量将成倍增长,可能会达到15条以上,但我们始终坚持‘修一条、保一条、优一条’的标准,不会因为工作量的增加而降低工作标准。”班组工长郭明正来回穿梭在两个镟修作业点之间,巡视着镟轮作业,仔细核对镟修数据并完成班组质量验收。

在这个团队里,党员既是攻坚克难的“排头兵”,更是“勤”文化的践行者。党员黄玉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黄玉川是出了名的“细节控”,一丝一毫的划痕,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多年来,他凭借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镟修前精心准备、过程中细心观察、结束后用心检查”的“三心工作法”,经班组推广后,使得轮对镟修合格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安全是生产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黄玉川始终保持着“勤记笔记”的习惯,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既详细记录着工艺操作流程、重要步骤等工作诀窍,也记录着关键数据、故障处理经验等应急法宝。其中积累的各类典型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就像一本“百科书”,成为班组青年职工学习技术的重要资料。

“在过去,镟修轮对大多靠老师傅的手感和经验,但如今,我们可以用数据说话。”作为黄玉川的徒弟,党员张婷也是班组里有名的“数据控”,为每一条经手的轮对建立“数字档案”,将镟修前后的各项参数录入KMIS系统进行比对,就是她的主要工作。在她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下,班组实现了镟轮质量全程可追溯。

工作中,张婷还有一项“特技”---对声音极高的敏感度,成为她排查镟轮故障的秘密法宝。在一次例行镟轮作业中,张婷发现切削声突然变得异常沉闷,她当机立断切断电源,经过仔细排查,最终发现是镟轮机车床刀头出现了细微裂纹。凭借丰富的经验,张婷迅速更换刀头,及时避免了设备损伤和轮对质量问题。这次精准判断和果断处置,让她获得了车间的通报表扬,她“闻声识故障”的本领也成了班组里的一段佳话。

在这里,精度不仅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信仰;坚守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传承。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勤”能深耕,用心呵护着车辆“双脚”,诠释着成都车辆人“修车人想着坐车人”的铮铮誓言,也为千万旅客的平安出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