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守护劳动尊严的盾牌“鸡排哥”的“长红”智慧“骑手友好医院”为劳动者筑牢健康防线物业公共收益应该是本“明白账”求职隐性歧视:别让“平等就业”成空话打造更多“职教跟着企业走”的实践样本挥拍逐梦展锋芒 蓉城健儿耀资阳一场篮球赛 让他有了归属感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9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01

物业公共收益应该是本“明白账”

王瑞欣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图据网络

物业公共收益透不透明,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更检验着基层治理的效能。今年以来,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深化行动,通过召开专项推进会、加强监督等方式,力图集中整治“物业公共收益不透明”这一住宅物业乱象。

电梯广告轮番播放、停车位一位难求、快递柜和充电桩遍布小区……这些日益增长的社区公共资源,正持续产生着可观的经济收益。然而,面对这本应属于全体业主的“集体财富”,许多业主却只能看到一纸含糊其词的 “零收益”公示,或是一笔算不清的“糊涂账”。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二条明确指出,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然而,法律与现实之间却存在一道巨大的执行鸿沟。物业公司以“经营成本”过高为由搪塞、收益公示流于形式、业委会监督形同虚设等现象屡见不鲜。信息的不对称让广大业主处于弱势,监管的缺位则让个别人有机可乘,使得业主的合法权益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这表面是社区内的经济纠纷,实质却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考验。当“微权力”失去有效监督,损害的不仅是业主眼前的经济利益,更是基层社会的公信力。正是洞察到这一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2025年年初,中央纪委将“物业公司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纳入群众身边“十六件具体实事”进行集中整治。这一部署标志着治理层级的跃升---它从行业监管范畴,进入了政治监督和深度治理的视野,释放出坚决惩治群众身边“微腐败”与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强烈信号。

让物业公共收益从“糊涂账”变为“明白账”,是一场深刻的基层治理革命。它考验的,是我们能否将纸面上的法律权利,转化为每位业主可感知的现实权益;能否将分散的个体诉求,凝聚成有序的社区共同体意识。这不仅是管好一个“钱袋子”的经济问题,更是通过透明与监督,重建社区信任、夯实社会治理根基的社会课题。当每一笔收益都能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我们收获的将不仅是社区的和谐,更是公众对法治与公平的坚定信仰。(据《中国妇女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