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极边第一城”腾冲后的第二天,去了和顺古镇。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和顺, 古名阳温暾村, 因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曾有一段时间村名改为“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 一座座院落、祠堂、古刹,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
和顺的风貌、民居、民间工艺,无不浸润着中原汉族文化精髓。和顺吸收了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甚至外国文化的精髓,经过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丰满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顺1000多座传统民居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建筑风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老宅的门窗木雕,各种雕刻造型栩栩如生。
垂柳拂岸,调和、顺势的和顺,空气带点微风的甘香、哲学气味的芳香。
正午时分,我来到青藤缠缆,古朴秀雅的哲学家艾思奇故居。
生于和顺的艾思奇是蒙古族,先祖随成吉思汗大军入滇镇守,在和顺定居。“艾思奇”其实是笔名,他的原名为“李生萱”。其父李曰垓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艾思奇历任延安马列学院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兼哲学教研室主任,是毛泽东的哲学教师。
和顺有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和顺图书馆”,十年后新馆舍落成,胡适、廖承志等人纷纷题字。该馆现有藏书11万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
吉祥和顺,似乎没有烽烟, 但实际上它曾经是重要的军屯,也是抗日名镇。和顺图书馆旁就是“滇缅抗战博物馆”。这里是当年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司令部旧址。展室分为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日军暴行、飞虎雄鹰、剑扫风烟、日月重光七个部分。大量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和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美英盟军、民众、日军文物真实再现了那段历史。6000多件文物、1000幅老照片中不乏珍品、绝品,布满弹坑的钢盔,生锈的马刀、左轮手枪,大量详实的手稿…… 沉甸甸的和顺因此凸显出最冷硬的质地, 呈现出和顺人、腾冲人、云南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壮血性。
腾冲人目前正在精心打造“二战文化之旅”,正在争取与缅甸、印度合作,沿着史迪威公路,开通保山---缅甸密支那---印度雷多的旅游线路。和顺,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