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掌子面 连接天地廓芦花白 彩云追古瀑雄关风光正好凤凰花开乡间五月人倍忙窗外的樱桃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58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5-12

乡间五月人倍忙

杨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初夏的大地,满目青翠,山岭植被繁茂,田野秧苗青青,好一派“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的乡村田园风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小时候,一到五月天,勤劳的父母总是一早出门,他们头戴草帽,高挽裤腿,一心奔向呼唤他们的秧田地。欢喜的稻谷经过晒种、浸种、催芽等一系列辛苦的育秧工序,即将从苗床上移植出来,奔向大地母体的怀抱。而父母,还有左邻右舍的乡邻,会让秧苗插满整个田野。

插秧的手艺,来自一代代传承,中指钳住秧苗根部,掌心朝向秧苗,食指和中指顺着秧苗根部稍加向下插入泥土,一般三四根秧苗为一组,它们像听话的精灵,在农人灵巧的手指上翻飞,在田野上竖立起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苗阵。微风吹过,苗浪翻滚,农人们擦着汗,一边喝着解渴的茶水,一边欣赏着他们的杰作,一块块秧田就是他们最用心栽培的孩子。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老一辈手中的辛劳,孩子们总当成趣事,记忆之中,我也插过一次秧。那天我背着书包放学,经过村东头的秧田时,正遇上大人们插秧。见我看得不肯离去,向来喜欢小孩的富贵叔招呼我也下田试试,就是这一试,让我知道了插秧的辛劳。

踩着齐腿的稀泥,一边插秧一边后退,每走一步都是负重;长时的躬腰,难忍的腰酸背痛,难怪每晚回家父亲都要帮助母亲捶背。听说过“插秧、割禾、走长路”是当时的三苦,没想到刚一下田就体会透彻。再看旁边的富贵叔,一排排秧苗间距两拳,插得整整齐齐宛如艺术,而我却像走蛇形,看上去十分滑稽。父母在远处嗔怪我,富贵叔却没事似的大声说:“小娃子肯干是好事,种出的稻子一样香!”

秧苗插完后,父母和乡邻会轮流去巡查灌满水的秧田,遇到天气变化,他们会做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白天放水晚上灌水。我初时以为这是瞎折腾,本来很辛苦了还无事找事,后来还是富贵叔给我解释,说遇上气温变化温度低,为了防止秧苗受冻,会白天放水方便秧苗照射阳光,而夜晚气温进一步下降,则给秧田灌水让秧苗保暖,这是千百年来祖宗留下的经验。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五月的日子,插完秧的父母再辛苦,也不忘收工时顺势采些桑椹果回家,既满足口福,也犒劳一下疲惫的身心。借着月光,父亲喝着小酒,母亲收着蚕茧,不时交流一两句农活,再奔波辛劳的日子,也是云淡风轻。

今天,不管是插秧、割禾还是走长路,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出门有了代步车,广袤的田野,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气息。但不管时代怎样变,每到这个季节,“一把青秧趁手青,青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美丽乡村画卷,总是年复一年,不断在乡间田园,也在我们的心间上演。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