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百吨大驱”的“高铁快递小哥”逆行“火焰蓝” 热血燃青春实干成就出彩人生精心剪裁 以创新践行匠心驻村驻身更驻心 做好群众“贴心人”业务熟练 她是手术室里的“高配”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58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5-17

驻村驻身更驻心 做好群众“贴心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吴勇(左二)指导村民发展蜜薯特色农业

王超明罗翔张萌文/图

“既然驻村,就要走村入户,和群众多聊聊,只有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才能对症下药,做到精准帮扶。”5月15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与驻村工作队员吴勇聊起帮扶工作时,他感悟颇多。

大渡口镇太和村辖15个社,有835户2940人,2014年6月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2021年7月,纳溪区审计局干部吴勇被选派至该村驻村,一年多来,他吃住在村里,全心全意为群众解决一桩桩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成为太和村群众的“贴心人”。

“太和村8组紧邻象鼻村10组,由于不通公路,两个村民小组数十户群众往来至少绕行3.5公里,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初到太和村,吴勇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村民家中,收集群众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家风建设等方面民生实事意见建议近10条。

“道路不通,不仅影响群众出行需求,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吴勇多次参加村“两委”组织的村民代表会议,帮助太和村制定道路发展规划。

为解决资金难题,吴勇主动向镇党委、政府汇报,走访相关部门咨询公路建设政策,争取到项目资金110万元。公路建设开工后,吴勇利用自身审计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质量监督,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两年间,硬化公路近6公里,所有村民小组全部通水泥路,村民的出行得到进一步改善。

吴勇积极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与村“两委”共同谋划发展方向,通过外出考察、专家把脉、征求村民意见等方式,引导村民发展蜜薯等特色农业,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农技培训,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以来,太和村硬化公路20余公里,打通了制约村民发展的“肠梗阻”后,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很高。目前,太和村有养殖大户25户,种植大户70户,蜂唐李种植面积达600亩、茶叶1000亩、柑橘600亩、石榴200亩……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当夜幕降临,大渡口镇太和村二组和十三组两个村民聚居点的太阳能路灯自动亮起,邻里乡亲相约在一起散步聊天、跳舞健身,小孩子则玩游戏,满满的幸福感。而最早,这里是没有路灯的。“聚居点一到晚上黑灯瞎火,早出晚归十分不便。”2022年1月12日,村民吴成金院坝会上反映的问题引起了吴勇的高度重视。

群众的“愁心事”就是吴勇的“关心事”,由于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为解决资金问题,吴勇积极同驻村队员们商量,分头向派出单位纳溪区审计局、纳溪区法院、纳溪区税务局领导汇报并得到支持,筹集资金5万余元,购买60余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在两个聚居点。一盏盏路灯不仅照亮了乡间的道路,为村民夜间出行安全也多了一份保障,更深深温暖了村民们的心,为乡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驻村期间,吴勇多方筹集资金7万元,修建两口山坪塘,解决20余户村民饮用水问题。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用自己的私家车接送老弱病残群众、帮助缺劳力户抢收稻谷、帮助村民销售柿子等农产品……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