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老屋 峥嵘岁月忆红军穿越稻城亚丁雁南飞  念念不忘的“鸡火丝”父亲的高粱穗扫帚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71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0-20

峥嵘岁月忆红军

吴福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没有文学性,就谈不上文学创作。何谓文学性?文学性就是形象性,含蓄蕴藉、细腻生动地表达,注重细节描写,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意味隽永,直入人心,产生回响,起到文学的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近年来,非虚构作品在文学界风行,关于它究竟需不需要文学性的问题,也颇有争议。笔者认为,非虚构作品必须要有文学性,而不能口号充斥,语言直白无味。如果在非虚构作品的创作中偏离了文学性,恐怕也看不到霞彩满天,遑论浸润心灵了。

张中信、杨芸滔倾心之作《红旗漫卷大巴山》完美地阐释了非虚构作品文学性的魅力与重要。从书名到内容,从整体架构到每一章节,都是地地道道的非虚构作品。此书有900多页,近百万字,鸿篇巨制,史诗般地再现了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艰难跌宕的传奇经历,塑造了红军将领们真实而崇高的形象,揭示了跟着红军、跟着共产党能取得胜利的人民意愿。

写作这样重大而严肃的长篇非虚构作品,要彰显其文学性,可以想象是多么地艰难! 言易而行不易。我和作者之一张中信是挚友,我深知其为人与文风。他在微信上问我:“此书文学性可强?”“很强,对非虚构性作品来说,这是非常可贵的。”我回答。“我在创作时尽量在细节上、文学性上作了努力!”他听后如释重负地作了解答。若此书没有较强的文学性,我是很难将其看完。同时,他的创作也让我有了新的发现:非虚构作品必须注重文学性,而且是真实的符合生活逻辑,有大量细节支撑的文学性。

文学性离不开细节,离不开真实,让读者通过真实的富有细节性的描写,回到“历史现场”。本书《风雪大巴山》一节关于红军行军艰难的描写是现在的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将谷草缠在脚上,蹲在地上小心地向前移动”何其艰难,胜利来得多么不易。这样的表达效果,就是细节使然。

文学性不仅体现在细节描写,还要通过对话描写再现场景,展现人物性格与心情,烘托气氛,而不是一味的沉闷叙述。《空山坝战役》中李先念与“带路的老乡”“大骡马、小骡马、白马寺”的对话,真是过瘾,百读不厌,饶有趣味。对李先念知之不多的读者读罢此段,肯定会记住一个诙谐幽默、风趣智慧的红军将领。“大家加油吧,我们前面就是火红的春天!”多么鼓舞人心!我们应该感谢作者为我们“存留”了如此美的佳话与红色记忆。这些对话真实无疑,但是如果没有文学性的“支撑”,是不会这样让人齿颊生香的。

非虚构作品以再现真实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风土人情为使命,但绝非“复制”式的,也应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滋有味。《中央来了个“钦差”》以“对歌”的形式,把当年川东北人民对红军欢迎的情形生动地呈现出来:“吃米,把秧栽,要过河,把船摆。穷人要想得自在,快快建立苏维埃……”在张中信创作的很多小说中,读者都能领略到浓郁的山歌情味的大巴山风情。这应当是他独特的创作手法,也是他的一大文学贡献。

《干瘪的柠檬》中展现的“一桩喜事”则是整部作品鲜有的轻松章节,一派喜庆祥和,珍贵,温馨,有人情味。这也恰恰说明人们对和平的呼唤。这里的场景描写,很明显有极强的文学性,虽着墨不多,但颇具特色的文学性语言传达了丰富的信息,女战士们的心灵展示尤其宝贵。

红色题材作品,意在让新时代的人们铭记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跟党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正如张中信在《创作后记》中所说:在创作和修改作品的六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时常被那些气壮山河的英雄人物和历史故事深深感动着,很多情节的演绎都是在泪流满面中完成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