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密码“多面手”父亲捕鱼和赶海老家的树清香一畦韭云端风光春花秋月的序曲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89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4

“多面手”父亲

李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我眼中,父亲可以说是一个能工巧匠。

他是木匠。家里购置了锯子、刨子、墨斗等全套木匠工具,小到板凳大到床父亲都会做。最让我高兴的是刚上小学一年级那阵,他就用木板给我制作了一副乒乓球拍。每天用书包背着球拍拿到学校,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在水泥桌上打球,别提有多神气。

他是篾匠。父亲把屋后的竹子一根根砍倒,然后用锋利的刀子划成一捆捆竹条,再用这些竹条编制成背篼、箩筐。那时候,家里的这些用具简直几乎不需要花钱去买,全靠父亲手工制作。

他会编织渔网。父亲从街上买来鱼线,一有空闲就一针一线地编织,两三个月后渔网成形。这时,他找出早已收集好的废锡锭,放在铁锅里熬成锡水,然后倒进磨具,一个个鱼缀就诞生了。父亲把鱼缀拴在渔网底部,一张渔网就编织成功了。夏季涨水,父亲总喜欢提着渔网在小河里撒网捕鱼,那时候家里常常能吃到新鲜美味的各种鱼类。

他会雕刻,刻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他还会编织草鞋,夏天里常常穿自己编织的鞋子。

至于农活,父亲仿佛天生就会干。插秧打谷、 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好像刻在他的脑海里,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活,清清楚楚。

农活里技术难度最大的是犁田,需要人、牛、犁铧三样协调配合。插秧时节,天刚蒙蒙亮,父亲就牵着牛拿着鞭、扛着犁铧到农田犁田。远远望去,在稻田里,牛拖着犁铧在前,父亲拿着牛绳牛鞭在后,口里吆喝着牛,步调一致地犁着田。

其实,父亲的主业是教书。在他60年的有限生命里,有40年的教书生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学历,父亲坚持函授学习。每当夜深人静,他总在煤油灯下读着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籍。经过近10年的努力,终于拿到了中师毕业文凭。这张文凭是父亲唯一一张文凭,也是他最高的学历文凭。一直被他用油布包裹起来锁在抽屉里,小心翼翼地保存着。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直在村小教书。那时村小是五年制,学生人数众多,而教师只有7人。一至三年级,每位老师既教语文又教算数;四至五年级,才安排一位教语文,一位教算数。每一位老师还要兼职教图画课和科学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小学升初中还要考试录取。那时学生只在上午上课,下午老师要干农活,学生也要帮着家里放牛、扯猪草。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老师让学生每天早上7时30分到校,免费为他们上两节课。早课后学生才回家吃早饭,9时30分又赶到学校接着上课。好在那时学校离家都很近,有的几分钟的路程,最远的也就十来分钟。

父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特别是在冬天常常躺在床上度过。但只要有课,他都会强撑着身体前往教室。

父亲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乡亲们谁家里有红白事,父亲都免费去为他们写对联。而乡亲们也会在农忙时帮我们家干一些农活。

后来,父亲担任了学校负责人。每学期开学之前,他都要乘公交车到几十公里外的新华书店领取新课本。下了公交车,还要花1个小时用箩筐一挑一挑把课本挑回学校,其间尽是田间小路。每次见他放下担子都是满头大汗,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每逢寒暑假,父亲还要逐一检查每个班的课桌椅。面对那些坏了的课桌椅,他的木工手艺就派上了用场。父亲会抽出一两天时间,把坏了的课桌椅全部维修好。

父亲就像这样,学校开学忙于教书,节假日忙于干农活、木匠活、篾匠活等。我时常会想:那么多的事,父亲怎么干得了,这些事要是放到现在让我干,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写下这些文字时,父亲生前做过的事就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