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牧马山麓的空港花田 资料图
烈日当头,我们来到了双流牧马山。眼前是一条条街道、一排排民居。沿着一条小道前行,塘堰里碧荷恬恬,很快进入森林,蝉鸣如鼓,清幽宜人。
茂密的香樟树、火炬松树、翠竹林下,开了一家又一家农家乐。要不是友人提醒,根本就未曾觉察到自己已在牧马山上了。
在四川盆地周边众多高耸入云的群山中,牧马山很难排上座次。它就像林下的野百合,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千万不要被牧马山谦虚的神态所迷惑。阅历丰富的人都知道,凡是不显山露水的谦虚和低调,往往潜藏着十足的骄傲。看似不起眼的牧马山,早已烙上了古蜀文明的胎记。
牧马山就像轻轻飘落的一条黄土带,横卧在成都平原之上。
成都平原自古水网纵横,泉凼密布,不高的牧马山恰好是古蜀人最好的落脚处。瞿上城就在牧马山生根了。《路史·前纪》卷四云:“蜀山氏,其始祖蚕丛,纵目,王瞿上。”意思是说,瞿上城是古蜀王蚕丛的都城。《路史》考证,双流县南十八里有瞿上城。按此说法,瞿上城大约在成都双流的九倒拐附近。
距离九倒拐不远,人们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宝墩文化。“西蜀风烟天一方,蚕丛古庙枕斜阳。茫然开国人天主,彷佛鸿荒盘古王。”人们只能从宋代汪元量的七言绝句《蚕丛祠》中感受夕阳西下蚕丛祠的风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注定会在牧马山留下深深的印痕。1957年,在修建牧马山干渠时,发现了密如蜂房的东汉、南北朝、隋朝崖墓群。墓室内安放有灶台、农具、生活用具、陶俑等,成为考察古代生产力和生活方式最有力的实物证据。一尊尊惟妙惟肖的乐俑,形态逼真,让人感受到了古蜀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把牧马山打上眼的,要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了。牧马山之名,与诸葛亮在此屯兵牧马有关。牧马山虽然没有伟岸的身躯,但确实是一处天然的牧场。宽阔的缓坡、不高的土坎、浅浅的水凼和无边的丛林,正是战马奔腾、跳跃的训练基地。那些鲜嫩多汁、营养丰富的牧草、藤蔓和树叶,又好像是专为战马精心准备的点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叼上一嘴,解一解馋,消除训练期间的烦闷,有效提升战斗力。
昔日战马嘶鸣、豪气云天的牧马山已变身为空港花田、文明家园和人们闲暇时寻幽探趣的好去处。新建的广都博物馆就坐落在一片片荞麦花开的山野间,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今天的牧马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山,而是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