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下的匠心逆火而行护森林 无畏勇士展担当王洁:护好生产“心脏” 把好生产“脉”点亮科技新征程的四川工匠抢修  “中药餐饮”走红,你认为是营销噱头还是“药食同源”?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6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29

“中药餐饮”走红,你认为是营销噱头还是“药食同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川煤华荣能源新维煤业公司 程方强:

养生或是健康食品,是一个永远的消费主题,目前看,这类“中药+”的食品或饮品,我认为营销噱头的意味更浓。食材搭配新奇、食品口味创新,是因为有中药背景的加持,消费者觉得食用后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危害,吃得更安心、放心,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一个新品类能否长久,关键要看创新能否从根本上提升产品力,能否支撑得起一个细分品类的生命周期。适配餐饮的中药种类是否支持创新?如何保持新鲜感不随时间流逝?这是这个新型品类在迈向成熟路上必须考虑的问题。

内江市资中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汤飞:

对于走红的“中药餐饮”,笔者认为,这反映了消费者对科学养生的重视和追求,但在尝试的时候要留心辨别,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药膳未必是打开健康大门的“万能钥匙”。

“药食同源”的说法由来已久,古代医学家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具有“四性”“五味”,因此药食如何搭配、如何烹饪、何时进补等都有讲究。若操作不当,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不可不注意。相关部门分三批次发布了共计101种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名单,可作为“药食同源”的参考。

不过,要求消费者熟知名单,张嘴之前先睁大眼睛仔细考证,不太现实,需要加强源头管控。商家虽然推出了“中药套餐”,但不一定有多么专业,说不定配方就来自于缺乏科学佐证的网络“偏方”,只能改变餐饮的口感,其实没啥养生功效。所谓“药食同源”也便沦为了营销噱头。既然是噱头,自然难以持久。

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加强监管,加强科普宣传培训,提升大众的健康素养,为“中药+”风潮保驾护航。通过优胜劣汰,抹去噱头的泡沫,擦亮真正的招牌。

华荣能源公司代池坝煤矿党群工作部 李小英:

“中药餐饮”走红,我认为营销噱头居多。众所周知,中药是通过调理人的五脏六腑来达到治病效果的,这个过程相当漫长,即便是一个普通的感冒,也得吃够四五副中药才能有好转。中药也是“药”,是“药”就有三分毒。制作“中药餐饮”的工作人员懂药理吗?会搭配吗?我想不一定。中药搭配如果不合理,反而适得其反。想通过“中药餐饮”说“疗效”,恐怕有些夸大其词了,估计最多能起到一点“心理安慰”作用。“中药餐饮”走红,这也需要消费者理性对待,不排除部分商家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在“中药餐饮”中添加色素、香料等,所以不要盲目追风。

宜宾市南溪区总工会 刘映菡:

任何新兴事物的兴起都伴随着争议。“中药餐饮”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乏一些商家为了吸引眼球、赚取利润,而过分夸大“中药餐饮”的功效,甚至将普通食材贴上“中药”的标签,进行夸大其词的宣传。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损害了“中药餐饮”行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部分商家利用“中药”概念进行营销炒作的行为。

面对“中药餐饮”的兴起,我们应当保持理性态度,既看到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健康理念,也不忽视可能存在的营销噱头。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规范行业秩序,确保中药食材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同时,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科学认识“药食同源”的理念,避免盲目跟风。此外,餐饮企业也应自觉遵守行业规范,诚信经营,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遂宁工务段 樊渐诩:

笔者认为这种“中药+餐饮”的模式,是基于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前提下,部分人在亚健康下的意识觉醒后,而产生的巨大需求市场。所以“中药餐饮”的走红,营销噱头的成分居多。

首先,中医是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但这种“药食同源”是要在医生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充分了解其症状和病情之后的合理“药食”建议,并非是现下这种在餐食饮品中直接添加中药成分,然后对消费者进行无区别销售。

其次,“中药餐饮”的走红,本质是商家抓住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的心理。工作压力大,饮食作息不规律,身体亚健康,这种状态下的我们,尤其想为自己的健康做点什么。而中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首先就得到了我们心理上的认同,再加上餐饮这种模式的“便捷化”,自然使“中药餐饮”成为我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首选,但有的“中药餐饮”其实际效果却是微乎其微,更多的只是一种安慰而已。

雅安市总工会 张果:

随着年轻人对健康和养生的越来越重视,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冰淇淋等一大批“中药餐饮”随之走红。

“中药餐饮”爆火出圈的背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有的商家为牟利,只是将“中药+”作为营销噱头,夸大功效,收割“智商税”。另一方面,中药专业性强,讲究辨证施治,见效一般较慢,仅靠一两顿“中药餐饮”来实现养生并不现实。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中药餐饮”走红具有积极意义。首先,有利于满足年轻人个性化、多样性的消费需求。其次,有利于释放消费新活力,推动“中药餐饮”产业做大做强。再次,有利于宣传健康理念,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最后,有利于弘扬中医国粹,增强文化自信,实现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代池坝选煤厂 文君:

笔者认为,“中药餐饮”走红不易,不妨多给点鼓励和支持,莫让“中药餐饮”昙花一现。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和指导,规范、促进“中药餐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相关企业、行业、高校应加大研发力度,持续挖掘“中药餐饮”内涵,推出更多消费者喜爱、认可的“中药餐饮”产品。公众应多一些理解和鼓励,多提建设性意见,推动“中药餐饮”不断改进提升。相信这样一来,“中药餐饮”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更受人们青睐,持续“走红”。

华荣能源公司金刚煤矿 李贵:

我认为“中药餐饮”走红,大讲“药食同源”,误导了很多消费者。其实“中药餐饮”,大多数加入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枸杞、山楂等,这些本身既是食材,也可以作为药材,商家却特意标出“中药”的头衔。况且“中药餐饮”里面的中药食材,不是针对每个人的疾病、健康状况量身定做的,“中药餐饮”万人一方,配伍单一,不是很科学,根本达不到治病救人的效果。“中药餐饮”并非适合每一个人,个别消费者体质不同,对“中药餐饮”里面有些中药食材会产生过敏或中毒,如长期食用,会对健康起反作用。若消费者试图通过几顿“药餐”来养生、治病,很不现实。健康、养生是好事,但是我们应走出对食补、药补的依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告别生活陋习,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另外,针对“中药餐饮”行业,我认为应加强市场监管,对夸大宣传、虚假宣传严加约束。同时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对药膳制作的质量监管和卫生要求。

下期话题:中秋将至,你喜欢吃传统月饼还是新派月饼,你还吃过什么奇葩味道的月饼?

来稿请发送至QQ邮箱:372568613@qq.com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