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顺玉在采收蘑菇
1月24日上午,在泸州市江阳区方山镇白塔村“九菇娘”家庭农场,连片栽种的仿野生赤松茸、绣球菇、平菇等蘑菇铺满山丘,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冬日“丰”景图。
看着等待采收的赤松茸、绣球菇、平菇等蘑菇错落有致地长在菌垄上,“九菇娘”家庭农场负责人石顺玉开心不已:“今年的赤松茸长势很好,亩产可以达到2500公斤左右,与2021年刚开始试种时的亩产量同比提升了10%左右。”
石顺玉曾在泸州一家医药公司工作20多年。四前年,她看到菌类市场蕴藏的商机,尤其是仿野生蘑菇的美好前景后,就从公司离职前往古蔺县的黄荆老林学习仿野生赤松茸、鸡枞、猴头菇等蘑菇的种植。
“仿野生的蘑菇生长环境一般都要求气温相对较低且高海拔的山区,而平坝地区适不适宜种植呢?”2021年下半年,石顺玉回到平坝地区的方山镇白塔村老家,进行了仿野生赤松茸的试种。令石顺玉高兴得是,由于自己的精细管理,加之技术过硬,种植的仿野生赤松茸获得成功,亩产值超过3万元,坚定了她扩大仿野生蘑菇种植规模的信心。
随后,石顺玉创办了“九菇娘”家庭农场,开始种植仿野生赤松茸、羊肚菌、鸡枞、猴头菇等蘑菇作物。
白塔村植被好,又地处长江边,水气充足,时常云蒸雾绕,土壤和气候环境适合蘑菇生长,正是仿野生蘑菇种植的理想之地。
2022年上半年,在村集体的帮助下,石顺玉流转了村里的土地,逐步将羊肚菌、赤松茸等蘑菇种植规模扩大到70余亩,自己种植的各类蘑菇也销往周边地区,并积极通过电商进行销售,年产值近200万元。
赤松茸、绣球菇、平菇等蘑菇的种植,为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每到蘑菇栽种或收获的时节,“九菇娘”家庭农场有20余名周边务工村民,白塔村村民易有珍便是其中之一。谈到在“九菇娘”家庭农场务工,易有珍非常满足:“我已50多岁了,工作不好找。现在在农场干活,一天的工钱有120元,还可以兼顾家中的其他农活。”
目前,白塔村周边已有几户村民正在向石顺玉学习仿野生赤松茸、绣球菇、平菇种植。“村民愿意种,我就愿意带,我利用已掌握的种植技术,走‘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扩大蘑菇种植,力争把小蘑菇做成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的大产业。”石顺玉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