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春光正好,我邀上三五好友同赴蒙顶山品春茶。
蛰伏了整个寒冬的人们,与沉淀了一季春意的茶叶,都该在这蒙顶山上相遇交融了。
早上10时,避开上班高峰,我们从成都出发了。成雅高速一路车流不断,非常繁忙。走走停停,快12时,终于到了蒙顶山腰的一户农家乐。
此处海拔880米,虽未及蒙顶山海拔1200米的巅峰,却已能将脚下苍翠的群峰尽收眼底。青衣江如玉带般环绕着雅安城,山水相依,景致如画。
农家乐的主人小李已经等候我们多时。她满面笑容地迎上来,带我们到观景台上,又为我们送来了三盏香气袅袅的蒙顶甘露。这一刻,山的灵气,春的清新,茶的芬芳,在我们眼前蔓延开来。我们便是为这一口而来。
明前的蒙顶甘露,用地道的山泉水泡出,我们端起茶盏,深深地嗅了一口。一股清新的馨香直冲脑门,新茶热气袅袅升腾,茶香充溢全身。轻抿一口,茶汤在舌尖滚动,先是微微的花香苦涩,转瞬之间,甘甜在口腔中蔓延开来,回味无穷。
喝茶时,我们和小李聊起了家常。小李说,自从蒙顶山景区开发后,每年夏天都有很多成都人来这里避暑。她家的农家乐总是住满客人,因为蒙顶山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小李还告诉我们,他们去雅安城里采购时,觉得城里太热,买完东西就赶紧回山上。一回来,身上的汗自然就干了,呼吸也变得凉爽舒适。
午餐时分,小李为我们端上了三菜一汤。蒙顶山的明前茶芽煎蛋令人惊艳。这道用今年春天刚冒出的嫩茶芽煎出的金黄蛋饼,香气扑鼻,让人回味无穷。另一道凉拌红油鸡片则选用山里散养的跑山鸡,肉质紧实有嚼劲,配上香浓的熟油辣子、蒜泥、小米辣和葱花,其中滋味叫人欲罢不能。还有一道红彤彤的山腊肉烩青椒,散发着浓郁的山野风味。冬腊春吃,别具一番清新滋味。
饭桌上飘来阵阵花香。起初我以为是山间野花散发出的香气,喝汤时才发觉是白菜苔的清香。小李说,这些白菜苔是妈妈一早从自家菜地现摘的,专门为我们煮汤。山里人的待客之道,就是这样真诚朴实。
一饱口福过后,我们辞别了农家小院,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向山顶进发。随着海拔的升高,车窗外的茶山在清冷的空气中散发出清幽淡雅的草木香气。
抵达景区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巨大的青花瓷茶壶造型的雕塑。广场周围有超市,文创场地,艺术品商店,茶楼等设施,中央错落分布着各种造型的茶博士塑像,姿态各异,惟妙惟肖。后方延伸着通往山顶的登山步道,广场亦设有缆车站。我们最终选择了搭乘缆车登顶。
下缆车拐个弯就到了天盖寺。这里古木参天,茶香四溢。明媚的阳光下,品茗的游客与展示茶艺的茶师相映成趣,欢声笑语回荡林间,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从天盖寺后山拾级而上,一片碑林赫然映入眼帘。那些石碑上,既有我熟知的书法名家真迹,也有我不曾识得的大家墨宝。再上一坡,意外发现了一株千年茶树王,旁边有一块石碑显示这棵野生古茶树已有1104年树龄。阳光照耀下,茶树熠熠生辉,枝桠上系满了祈福的红丝带,在风中轻轻摇曳。
沿着山间的石阶小径前行,终于寻得向往已久的“皇茶园”。茶园以石栏围绕,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
蒙顶山五座山峰,酷似一朵莲花,皇茶园恰恰在莲花的中心。据一旁的石碑记载,从唐代玄宗天宝元年起,蒙顶山茶便被钦定为贡茶,专供皇室“清明会”祭天祀祖之用。到了宋孝宗淳熙十三年,被正式命名为“皇茶园”。
本欲细细品游,奈何手机骤响---友人催促声声,说缆车即将停运。只得匆匆踏上下山路,蒙顶青山,且待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