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春茶过蒙顶菜香忆旧年炊烟起处是文章烟雨诗韵翻日历的夜晚锦官城雨事帘外春色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3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11

炊烟起处是文章

——读周中罡随笔集《槐乡偶书》

李淮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槐乡偶书》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 资料图

乡村,这一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实体,为作家提供了丰富而深邃的创作源泉。作家周中罡,数十年前踏着乡间蜿蜒小径,走向城市,开启了他的奋斗之旅。岁月流转,他又从繁华都市迁至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在那里租下一间小屋,不仅让乡村咖啡的香气四溢,更促进了高槐村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2016年,他创作了《城里》和《城外》两部作品,书中详细地描绘了从城市到乡村、再从乡村到城市的生活变迁,重点探讨了德阳的城市文化与周边农耕文化的内涵、差异及其延伸与拓展。八年后,我有幸拿到了周中罡的新作,随笔集《槐乡偶书》。这本书充满了乡村文化的浓郁生活气息,语言幽默风趣,文章短小精悍,令人回味无穷。

《槐乡偶书》共计17万余字,分为五个篇章:寻幽、探味、逸趣、琐记、闻见。文字生动活泼,如珠玉落盘般清脆悦耳。书中每篇文章仅100至300字,短小精悍,蕴含深刻哲理,发人深省。阅读时,轻松愉悦之感油然而生,令人心旷神怡。书里妙趣横生的内容常让我不禁抿嘴微笑,甚至发出赞叹:“真是有趣!”

“待霞光收敛,暮色四合,农人暮归,炊烟四起,邻舍墙外,菜香横溢。”周中罡坦言,这本书是自己十年乡村生活的副产品。书中《洞穴》一文,连标题带标点符号仅94字,讲述有人计划在村里建造“霍比特人洞穴”来推销咖啡和茶饮。他称之为“短期吸睛”之举,并认为这并非“长久之计”。确实,有些人异想天开,总把平凡之物包装得天花乱坠,依靠耸人听闻的名字或稀奇古怪的噱头来吸引眼球或博取流量。虽然可能一时走红,吸引一群人,但若缺乏扎实的根基,终究如无根浮萍,经不起风雨的考验,最终消散于无形。

周中罡的初心在于探寻有趣且富有深意的文字。在《槐乡偶书》的《股东》一文中,他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仿佛时光停滞在太古般的沉寂中。然而,日夜不停的砖厂噪音打破了这份宁静,扰乱了村民们的梦境。他向夫人抱怨,夫人却回应道:“假想你是他的股东。”这一招令人忍俊不禁,“若真是股东,你还会觉得他们的挑灯夜战是扰梦吗?”

书中的文章虽短,却精炼有力。正如周中罡所言:“短也有短的力量,像雷一样爆炸。”其精髓在于“以少胜多”,在方寸之间展现广阔的意境。

作为一名普通的德阳市民,周中罡深爱着这片土地,始终关注着德阳的建设和发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坚持读书学习,笔耕不辍,陆续出版了多部作品。《槐乡偶书》是我读过的他的第六本书,书中一如既往地饱含着对德阳每一寸土地的热爱,为我们生动展现了乡土中国的文化底蕴、人文风貌、山川风情、邻里乡情、农具器物以及动植物生态。这些如珍珠般闪耀的生活片段,镶嵌在岁月的画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农耕图景,既彰显了人性的淳朴与美好,也饱含着对乡村的深切关怀与亲身体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