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10时,川中油气矿仪陇作业区角37井回注站班长冯伦核对了车牌号、铅封号、运单号后,开始进行卸水操作。这也是他今天迎来的第3辆水罐车。
2002年,角37井回注站建成投运,冯伦主要承担八角对外合作区块辖区井站地层产出水的回注工作。自去年接到全盘“消化”川中致密气生产区块气田水后,这个站的气田水回注量陡增了3倍以上,被同事亲切称为“川中致密气攻坚上产的‘幕后英雄’”。
“英雄”的光环下却是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压力首先来自随到随卸随回注的工作模式。
川中致密气区块包括秋林16、金浅5H、中浅1等5个井区,拉水站场点多面广。冯伦说:“调度室每天公布次日拉水的井站及车辆信息,我们必须要‘照单’完成当天的回注任务。”他每天清晨就开始接车卸水,到黄昏才基本结束,有时遇上堵车等异常情况,还要等到深夜。
让冯伦感到压力的还有设备运行维护。他回忆道:“每天启泵回注运行时间长达20多个小时,一旦遇上设备运行故障,维护‘窗口期’时间就非常有限。”
有一次,高压注水泵过滤器堵塞,导致排量降低,冯伦立即与站场员工一道,争分夺秒进行维护。停泵、倒流程、排污、清洗过滤器、恢复流程、启泵……一系列操作下来,耗时1个半小时。
“紧张得就像在打仗!”冯伦说,气田水“注得下”也是他最担心的问题。
原来,川中油气矿针对角37井回注站投运时间长、工况变化大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现场围绕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回注井、气田水储运等进行调研并作出适应性评价,进一步论证回注能力。针对回注压力上涨较快情况,川中油气矿还组织人员对该井实施酸洗解堵作业,提高井筒周边渗透率,有效消除了回注“疲软”现象。
一边是解决地下“扩容”问题,一边是做好地面“健康”保障。
“故障阀门更换、仪器仪表完善、储水罐杂质清掏、卸水流程改造……”经过“把脉问诊”,确保回注站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完好的“药方”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冯伦很快就吃上了“定心丸”。
“这个站已适应了目前的工作强度。”冯伦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33年,其中在回注站值守就超过10年。对于自己一直没能到攻坚上产的前沿阵地“战斗”,冯伦颇觉遗憾。但川中油气矿仪陇作业区副经理朱征兵却认为,角37井回注站满负荷运行不但保障了致密气区块正常生产,也减少了气田水拉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的费用,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为川中油气矿决胜1300万吨贡献了力量。
随着盐亭天然气处理厂投运在即,致密气区块迎来了多口新井集中投产密集期。冯伦表示,自己还要继续当好致密气上产的“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