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通江县总工会聚焦“小三级”工会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工会作用,全面打通工会组织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户致富增收。
分类建会破难题。按照“县总统筹+乡镇配合+村级实施”一村一品的思路,全力推动工会组织发展延伸,对组织建设、队伍培育、制度落实、工作载体、经费管理、作用发挥较好的村,按照“六好”标准培育村级工会典型;对有产业、有专合社、有民营企业的村,按照“村工会+基地”模式把工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对基础薄弱的村,按照“六有”标准兜底建村级工会。全县已全覆盖建立村级工会组织324个,培育“六好”村级工会12个,组建工会小组428个,覆盖各类企业、专合组织215个,有效破解村级工会建设标准不清晰、路径不明确等难题。
共享资源聚合力。大力推行村级工会“党工共建、阵地共用、活动共办、人才共育”,探索建立“622”筹集机制(县总预算补助60%、乡镇配套20%、村集体经济划拨+企业赞助20%)保障村工会经费,制定《通江县村级工会建设工作实施细则》,提名选举村党支部书记为工会主席,择优选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近三年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巡回演讲65场次,帮扶165名困难农民工家庭增产增收,看望慰问留守老人和儿童1536名,建立村级维权服务点152个,举办“法律赶场·送法进村”活动20场次,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65件,为62名农民工维权讨薪112.25万元。
融圈建链促振兴。聚焦工会组织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四个链条”壮大农村产业方面发挥作用,在王坪村、白马寺村、中坝村等地建成红色文旅工会6个,陈河银耳专合社、巴山牧业、爱吃兔等种养殖及精深加工企业所在村建立产业联合工会22个。提振乡村旅游消费市场,销售企业产品达1.5亿元。突出农民向农民工、传统向现代、外出务工向本地就业“三大转变”培育产业人才,线上线下培训文化旅游、传统手工艺、现代农业等5类技术工人1569人,举办用工招聘活动12场,提供就业岗位1025个,回引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3012名。创新工会补贴+网红带货、双书记直播助农“两项举措”助农致富增收,组织阳望山村、鹦鸽嘴村等36个村工会开展“直播带货”109场次,线上线下销售通江银耳、山地梅花鸡等农副土特产品5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