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队电工班部分队员合影
“虽然咱班人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交出令矿上满意的答卷。”这是川煤龙门峡南煤矿机电队电工班党员班长邓泽平常说的一句话。
这支有4名技术骨干(其中党员2名)、4名学徒(含1名女学徒)、4人常驻井下值班的12人班组,肩负着全矿线缆铺设、电气设备维护、线路巡检及突发停电应急处置重任。
“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党员电工李宗国说。每逢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预警,李宗国总会提前备好洗漱用品,赶赴5公里外的主风机房值守,确保通风系统安全运行。4月11日深夜,强雷雨突袭矿区,主井供电线路突发跳闸。正在风机房值守的李宗国接到指令后,立即携带工具第一时间奔赴故障点。凭借娴熟技艺,仅用7分钟便恢复供电,确保了井下通风系统稳定运行,避免因长时间停电引发的安全风险。8年来,他带头徒步巡检线路累计超1万公里,精准排除设备老化、接点过热等隐患100余处。
“一名合格电工至少需要3至5年培养周期,人才接续不能等。”龙门峡南煤矿机电队党支部书记坦言当前面临着电工人才断层压力。为此,电工班创新推出“定制化培养方案”,通过“一人一师傅”结对机制,由4名技术骨干与4名学徒签订“师带徒”协议,实行“面对面理论教学+手把手实操指导”的精准培养模式。
针对学徒成长痛点,该班制定“三关考核”晋升体系。第一关要求1小时内完成开关接线,第二关需1小时内规范完成接线盒操作,第三关则以独立排查处理设备故障为标准。每通过一关,学徒基础工资相应上浮,形成“技能提升+待遇增长”的良性循环。“现在徒弟们培训时都带着‘闯关’劲头,都会主动追问设备原理和故障处理要点。”班长邓泽平说道。
近期一名学徒因自认“技术学成”因而工作有所松懈,班组当即按“三关”标准进行实操考核。当他在第二关接线盒操作中因工艺不规范超时后,很快意识到自身短板。如今该学徒主动利用工余时间留在车间,对照设备图纸反复练习接线工艺,还定期向师傅请教故障排查技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接线盒、远程按钮……这些拆下来的零配件别当废品扔了,清洗除锈后还能用。”班长邓泽平常叮嘱班员。该班将回收复用作为降本突破口。据机电队队长介绍,该班组从严管控材料领用,建立了废旧零配件回收复用机制。日常作业中,小到螺栓螺帽,大到设备零件,均分类存放、定期清理,确保可复用物资“颗粒归仓”。
近期,3151工作面馈电开关故障,值班电工发现现有配件不匹配。危急时刻,班长邓泽平从班组回收配件包中翻出同厂家同型号零件,半小时内完成抢修,避免了生产中断。
“回收复用不仅省钱,更能解燃眉之急,我们班每月可为矿上节约材料成本约5000元。”班长邓泽平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