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标”走向“治本”骨折后咋就变成了“天气预报员”?身心真的会互相影响吗?减肥别光盯着糖,注意先减油芦笋炒口蘑治疗健康证的“造假病”成都市肺癌专病中心正式挂牌无资质机构不得开展产前筛查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6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22

骨折后咋就变成了“天气预报员”?

记者邓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门诊遇到许多骨折患者主诉康复期间或痊愈后,一旦遇到天气变化时(如阴雨天、寒冷天气),骨折部位就会出现疼痛或不适感,就如同天气预报一样准确,因此很多患者开玩笑:“骨折后,竟然因祸得福,获得了天气预报功能,是否可以转行去当天气预报员”。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天气对身体的综合影响所导致。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炎症期、修复期、重塑期。炎症期,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形成血肿;修复期,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形成,逐渐生成骨痂;重塑期,骨痂逐渐被成熟的骨组织替代,恢复骨骼的强度和功能。在愈合过程中,骨折部位的组织结构、血液循环和神经敏感性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为天气变化引起的疼痛埋下了伏笔。

天气变化引起疼痛不适的原因

骨折后天气变化引起疼痛不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气压变化、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神经敏感性增加、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阴雨天或寒冷天气通常伴随着气压降低。气压变化会影响骨折部位周围的组织压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肿胀和疼痛。并且,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组织可能对气压变化更加敏感,尤其是瘢痕组织和新生骨组织。

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使局部组织缺氧,代谢废物堆积,从而引发疼痛。寒冷天气会使肌肉收缩和紧张,增加对骨折部位的压力,导致不适感。

阴雨天气通常湿度较高,空气中的水分会增加骨折部位的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而且骨折愈合后形成的瘢痕组织对湿度变化较为敏感,容易产生酸痛感。

骨折可能伴随神经损伤或压迫,导致神经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增加。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瘢痕组织可能刺激周围神经,使其对气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更加敏感。

部分患者可能对天气变化产生心理预期,认为天气变化一定会引起疼痛,从而加重不适感。

如何缓解天气变化引起的疼痛不适

虽然天气变化引起的疼痛不适难以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保暖缓解症状。在寒冷天气中,注意骨折部位的保暖,穿戴适当的衣物或使用保暖护具。也可以使用热敷袋或暖宝宝,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其实,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也可以使用理疗设备(如超声波、红外线)缓解疼痛和炎症。按摩骨折部位周围的肌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不适感。

值得注意的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少关节僵硬和肌肉紧张。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可以使用止痛膏或贴剂,减轻疼痛。适当增加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促进骨骼健康。但应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精),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除此之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关注天气变化对疼痛的影响。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放松身心,减轻心理压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