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健康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的精髓。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又会影响心理健康。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分泌激素,使人的抵抗力下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真的一病不起。同样,如果长期身体不好也会影响到心理状态,甚至会产生心理问题。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人是由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各生理系统协调活动的有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同样,生理机能的异常状态也会导致心理的变化。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心理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小。有一些身体生理病症会直接影响到情绪稳定,例如高血压病人大多有容易焦虑、易激动、行为冲动、求全责备、刻板主观等特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容易激动、生气、暴躁。如果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时常情绪起伏很大,或者时常怀着悲观的情绪,就会影响心理的健康,进而影响身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可以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古人云:喜伤心,悲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意思是说,喜、怒、哀、乐、思、忧、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情感体验,但如果太过强烈,就会伤及身体。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有疑问的话,可以通过“心理测评”知晓结果,结果准确率相对较高。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