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标”走向“治本”骨折后咋就变成了“天气预报员”?身心真的会互相影响吗?减肥别光盯着糖,注意先减油芦笋炒口蘑治疗健康证的“造假病”成都市肺癌专病中心正式挂牌无资质机构不得开展产前筛查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6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22

治疗健康证的“造假病”

戴先任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厨师、外卖员、护工、月嫂等从业人员,每年都至少要进行一次相关传染病的筛查,并办理健康证,才可以上岗工作。但在一些地方,办理健康证的体检过程中,存在种种违规情况,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央视财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医院存在违规行为,一些劳务中介还可以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代检”服务。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也明文要求,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但一些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却选择购买假健康证蒙混过关。一些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也涉嫌违规办理健康证,健康证给钱就办,甚至成了“真的假证”。也有医疗机构办理健康证的检验过程松散随意,甚至漏检都能办下健康证。

一方面,一些从业人员因自身有某种疾病,办不了健康证,从而选择伪造健康证明。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从业人员是贪图便宜和省事,选择伪造健康证明。在食品安全法规日臻完善的今天,健康证本应是守护公众舌尖安全的防火墙,但在某些医院、体检中心和劳务中介等相关机构,健康证办理却成了54分钟速成、相互替检、假证扫码认证等的“造假流水线”。

健康证办理乱象,成了危害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放大了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健康证办理乱象也反证相关行业不“健康”。保障食品安全,要先好好治治办理健康证的“造假病”。

健康证不能成了“给钱就办”的灰色生意。要遏制健康证办理乱象,需要相关部门严把健康证的“健康关”。如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对违规办理健康证的相关机构与人员,要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加大惩治力度,规范医疗机构办理健康证行为。另外,还要加强对平台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使用假健康证商家、从业人员的惩治力度,斩断制售假健康证的黑色产业链。

要堵住办理假健康证的漏洞,也要为从业人员合规办理健康证大开“方便之门”。有必要对健康证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录入统一的信息平台,方便相关部门、消费者查验监督,让假健康证难以“以假乱真”。从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平台、商家到从业人员,都要守土有责,拧紧责任链条,不留漏洞。还要提高办理健康证的效率并降低相应成本,为从业人员办证提供更多方便。

健康证办理要走出造假泥潭,不能再任由问题健康证“满天飞”,再容问题健康证“背刺”食品安全,对泛滥的问题健康证要动真碰硬,对问题健康证“顽疾”要强力治理。唯有让问题健康证无处遁形,让需要办理健康证的相关产业亮出令人放心的健康证明,食品安全、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据《北京青年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