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燕(右)在教村民秸秆编制技术
6月24日,在内江市威远县山王镇凤凰村秸秆工艺合作社,理事长张小燕拿起一个麦秆编织的手提包点评道:“姐妹们看看哈,李二姐这个包编织得多漂亮,希望大家多学习、下功夫,都出好产品……”“小燕,你出钱费力让我们既能挣钱又照顾了家,我们一定好好干。”村民杨慧芮说。
张小燕祖上四代都会用秸秆编织蜻蜓、蝴蝶、蚂蚱等动植物玩具,她3岁时便看着祖父编,觉得好玩,也跟着编。她心灵手巧,一学就会,玩具都编着玩或送给小朋友。这样持续了10多年,她从没想过把这些玩艺变成钱。
2014年,张小燕到广东一家绣花厂打工,这家厂的生产正好与她喜欢的秸秆编织有共同点,产品远销到国内外。赶巧的是,厂里负责设计的师傅竟然也有一手秸秆编织的好手艺,她便拜师继续深造。一边上班一边学编织,10多年过去了,她学业有成。她想,麦秆、玉米皮、高粱秆等农作物废弃物和竹子等,家乡多得是,并且有不少因照看孩子和老人留守在家的姐妹,如果回村办个这样的作坊,让姐妹们看好家能挣钱,应该是件好事。
2024年4月,她回到村里,利用闲置村校房舍,挨家挨户动员姐妹们来免费学习秸秆编织技术,学会了一分钱不花就能居家挣钱。姐妹们见有这样的好事都非常积极,一下就来了60多人。
当动手编织时,有的姐妹才发现这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没几天就走了近一半。张小燕也想过放弃,在外面去办作坊,找一些熟手做,马上可以见到效益,可一想到为家乡做事的愿望没实现又不甘心。她便把留下的姐妹组织成合作社,原料、销售和每个姐妹用的工具,全由她一人投资筹备,姐妹们只出人力。张小燕既在工作坊培训技术,也用微信在线上教技巧讲要点,点评姐妹们的作品,提出优缺点,还上门进行个别指导。为了消除大家产品卖不掉拿不到钱的顾虑,张小燕先给姐妹们预支几百元,提高大家的兴趣,增强信心。开始,姐妹们编成的产品,不合格她也照样给钱收下,然后再表扬或作个别指导。张小燕说:“我不图别的,就想把姐妹们留住,不让姐妹们扫兴,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张小燕终于让姐妹们学会了编织动物、花草、装饰品等几十种产品的手艺。除编大件、要件集中编织,平时都把材料拿回家利用闲暇编织,一个月能有几百到2000元不等的收入。村民英姐,腿有点残疾,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利用闲暇编织产品,每个月能挣1500元左右。她说:“要不是有小燕这样的好心人,像我这种情况,哪能顾家还挣钱哟?”眼见留下的姐妹真挣到了钱,走了的姐妹便陆续回来,还有一些新的姐妹加入。虽然才起步,但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张小燕的合作社也实现了70多万元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