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树影度流年水墨艾叶四代人的清凉传承月照乡关花香蜂自来他乡日历(外一首)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1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18

水墨艾叶

李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古镇河滩 图据网络

旭水河一路蜿蜒而来,在艾叶平康堰下留下一段两百来米长的石滩,一个千年古镇便在川南自贡的这片天空下鲜活灵动起来。说它是艾叶的灵魂,似乎也不为过。来艾叶古镇打卡的游人,几乎没有不光顾这片石滩的。站在枯水期裸露的石滩上,吹着清凉的河风,“千年盐运第一滩”沧桑斑驳的历史,化作身旁悦耳的流水声,一路东去。

昔日,这里是盐都自贡西场的井盐以及旭水河上游荣县的煤、木材、山货等生产生活物资,通过水路外运的必经之地。一条河流丰饶了一个古镇的岁月,成就了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荣光。作为一个在艾叶小镇生活过十年,度过了童年至青少年时期的人,在知命之年回望这座从静谧走向热闹的古镇,停留在记忆深处的,依然是那些烟雨一样的景致,水墨一般的意境。

石滩之下是一个深水沱湾,旭水河在这里拐弯,以近“L”型的态势向下游流去。这里水美鱼肥,虾蟹丰盈。镇上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总也绕不开与水相关的话题。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时,有人鏖战两天一夜,成功钓起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鱼,成为那些天小镇人热议的话题。

石滩旁有条短街,名叫横街。街上的青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发亮,日复一日承受着行人的脚步,有的轻,有的重,渐渐变得凹凸不平。每天穿过横街去艾叶小学时,我总爱偷瞄路边的木门和雕花窗棂。门后是寻常人家的生活:婆婆做着针线,公公抽着旱烟,炊烟袅袅中飘着饭菜香。这些平凡的画面,总让我这个孩子心里涌起莫名的悸动。

镇上的龚太婆、郑太婆这些老邻居,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里。她们去世后,大多长眠在狮子山上的坟茔里,静静俯瞰着脚下的旭水河。在她们慈祥的目光中,永远珍藏着儿孙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每当说起那些走出小镇的后辈,她们的眼神总会泛起欣慰的光芒。

小镇人朴实,给河边两块突兀的巨石分别取名“大石包”“小石包”,名字土得掉渣却非常接地气。不时会有一些美院的师生背着画板到小镇写生,他们在大石包或小石包上席地而坐,支起画架,画平康桥画沱湾,画裸露的石滩和横街上的民居,画河岸边清洗衣物的少女。我总爱悄悄站在他们身边,屏住呼吸,看那神奇的手握着画笔在画布上点染涂抹,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在这个小小的古镇上,如果你是一个“贪玩”的孩子,就会留下时光无法抹去的记忆。狮子山头是放风筝的绝佳之地,而雷公坡的“蛮子洞”成为了我们捉迷藏的理想场所。

如今,美食已成为艾叶的一张名片。经营各种特色盐帮菜的餐馆鳞次栉比,远远近近慕名而来的游客,却往往一座难求。艾叶蘸水兔、艾叶豆花、艾叶水蜂子等冠以地名称谓的美食,早已声名远播。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店,依然挺立在这座千年古镇的街道两旁,老茶馆、理发店,像老瓶装新酒一般,古香古色里,荡漾着一抹让人眼前一亮的光。

现在,我住在离艾叶镇不远的地方,开车走348国道只需半小时。因此每年我都会回去几次,我管这叫“回艾叶”。每次踏上这片土地,往日的记忆就会在眼前浮现---仿佛穿过朦胧的烟雨,突然置身在明媚的阳光里。那些年的点点滴滴,就这样清晰地重现眼前。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