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育儿补贴”诈骗现身 这类链接不要点用奖励“扶正”骑手 城市交通更安全抓早抓小抓苗头,矛盾化解在基层上海实施产假社保补贴一次性发放6个月高温“催热”上门服务,市场升温更需提质公司收到员工的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后,应该怎么做?环氧地坪施工致业主受损 法院:达标≠免责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3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4

新型“育儿补贴”诈骗现身 这类链接不要点

杨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日前,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然而,随着“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一些不法分子却将目光盯上了关注这项政策的群体,他们冒充卫健委、财政局等政府部门,通过短信、社交平台发送虚假申领通知,附带钓鱼网站链接实施诈骗。

警方揭穿诈骗套路

近日,家住昭通的王先生在工作群接收到了一条短信,其大意是可以领取“育儿补贴”了。

王先生介绍说:“点进去了之后,显示不可以领取,链接里提示复制到浏览器,我就复制到浏览器,显示要尽快领取。进去之后,第一步让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下一步让填写银行卡,提示是用于验证本人身份,还要填写账户余额,还让填写验证码。”

因为自己符合申领标准,王先生心头一高兴,就点了链接。一步步下来,王先生虽有所怀疑,但又还是进行了下一步操作。“又想着是公司发的,没什么事,我就直接填写了,填写完了之后,页面就出现了卡顿的情况,卡顿之后手机收到一条绑定云闪付,绑定到别人手机上,我就发现不对劲了。”

随即,王先生就截图和转发链接向社区民警询问是不是诈骗。

“我对‘诈骗’这两个字比较敏感,马上点开这个网址,通过分析,我告诉他这个网址一定是诈骗用的,不要点击,对他进行反诈的宣传。”昭通市公安局昭阳分局土城派出所政治教导员金鑫说道。

王先生所在的公司,在全国有很多的分公司,符合申领的人员数千人,在民警的宣传下,王先生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随即在群里通知了大家别点链接,有效避免了更多人受骗。

三招识破假冒“育儿补贴”骗局

“育儿补贴”政策的出台,本是为家庭减轻育儿负担的惠民举措,却不料被一些不法分子“蹭热点”,制造出了新型“诈骗陷阱”。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识破骗局、守护家庭资金安全?

目前,全国各地暂未开通网上申领渠道,凡是提及限时领取、过期作废的,一律是诈骗。牢记三个核心要点,有效守住信息与资金的安全防线:第一,查来源,正规的信息都是通过政府的官方平台发布,凡是带有链接的私人信息一律删除。第二,看域名,政府官方网站的后缀一般都是gov.cn。第三,敏感信息拒签收,涉及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一律不提供,同时,不能开启屏幕共享和人脸识别。

此外,警方提醒,切勿点击陌生链接,政府部门绝不会通过私人链接收集信息。若已受骗,请立即冻结账户、保留证据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举报。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