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只鹰对视云栖洗心难忘叙永豆汤面鬓边生夏幸福的一家栈桥上的矿雕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3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5

与一只鹰对视

唐雅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车行山路,海拔不断攀升,云在脚底升腾,太阳刚刚冒出头又被云卷了下去。十余年驾龄,这是我第一次驾车上这样的路。

10余公里的盘山公路从山脚逶迤到山顶,陡峭险峻、弯多且急、窄无护栏,海拔也从山底的2000多米,升到4000多米。车窗外左边是山,右边是崖,前面是云,每一眼都令人胆战心惊。开弓没有回头箭,脚在刹车与油门之间不断切换,硬着头皮好不容易到达噶陀寺门口。

眼前的一幕让我瞬间忘了来时路的险峻,带给我内心的震撼无法形容。只见噶陀寺依山而建,由上而下,层层叠叠、气势雄伟。站在它面前,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渺小得如一粒尘埃,风一扬便没了踪影。让我震撼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知道,这山的背后,就是我心心念念的西藏,是我一直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的西藏。

正感慨间,我感觉耳畔有一阵风掠过,觅风望去,一只矫健的雄鹰从头顶盘旋着飞过,一个优雅的俯冲,停在一处悬崖边上收回了翅膀。那是怎样的一只鹰呀:微微前倾的头上覆着一层暗褐色的短羽,像裹了层铁甲。坚硬的喙尖似一把锐利的弯刀,泛着道道寒光。它的利爪紧紧抓住岩石,我甚至能清楚地看见那漆黑如墨玉的趾甲。我看不清它的眼睛,但我能感受到一双琥珀般的眼瞳正死死盯着我,有探寻、有疑问,也有漠然,一切都那样陌生又似曾相识。

对鹰,我并不陌生。曾经我对老鹰可谓是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儿时,鸡可是家里的宝。学费、新衣服、新鞋子、零食糖果,许多都靠母鸡下蛋、公鸡换钱。每到春天,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孵上一窝或者几窝鸡崽,那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希望。父母常常把守护母鸡、照看小鸡的任务交给家中的小孩。

小鸡崽其实很好喂养,孵出来饮水开食后,就会跟在鸡妈妈身后找虫子吃,对剩饭、煮熟加糠的红薯、碎菜叶等来之不拒。家中的猫狗对小鸡也很友好,只逗玩不伤害。然而,经常在村子上空盘旋的老鹰可就遭人恨了,它们总是觊觎着毛茸茸的小鸡,一瞅准时机就俯冲而下。小鸡一见老鹰便会叽叽叽地叫,拼命往鸡妈妈肚子下面钻。母鸡也总是张开翅膀,努力把小鸡保护起来。然而,总有那么些慢半拍的小家伙,一声惨叫后被老鹰的利爪紧紧抓住,消失在高远的天空。

小鸡少了,小孩免不了一顿骂甚至一顿打。一次,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已经长成半大的小公鸡被老鹰叼走,我拿着扫帚追出老远,可两条腿怎赶得上鹰那一双有力的翅膀。跑了好几条田埂,只捡得一片从天空飘飘悠悠落下来的羽毛。伤心的我躲在谷草垛上不敢回家,直到天黑,才在母亲的呼唤中从谷草垛上爬下来。那天,虽然我既没有挨骂也没有挨打,可我算是与鹰结怨了,每次看见天空盘旋的鹰都忍不住要舞动一下胳膊示威。可是,鹰不理我,我亦对它无可奈何。

后来,看的书多了,明白了自然界弱肉强食的道理,特别是看了短片《鹰的重生》后,我对鹰有了新的认识。

鹰在四十岁后面临喙弯、羽毛沉重、爪趾过长的困境,它通过用喙击打石头、拔掉旧羽、重新长出新喙和脚趾完成蜕变,最终重获新生并延续生命。这不正是人类面对困境时所需要的突破自我、更新观念的勇气吗?我一厢情愿地与鹰和解了,也算是与自己和解了。从此每次看见鹰张开双翼,在天空中划过一道道漂亮的弧线,在地上投下一个若隐若现的影子,我都会由心底升起一股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每一个不屈的灵魂。

在远离家乡的千里之外,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上、在与西藏一山之隔的地方,与一只鹰对视,我的心狂跳不已。这只鹰,它逡巡在群山之巅,一次次冲破云层,将山这边与那边都看得清清楚楚,将山川草木、风云雷电尽纳眼底,它就是这片天空的王者。而我,这贸然闯入者,只是这里的一个匆匆过客。

骤然,那只鹰骄傲地把头朝上一抬,双翅张开,一下冲入云霄,巨大的身影成为天空流动的韵脚。我的眼底,从此多了一张定格的照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