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国手“锻造者”“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从企业家到乡村振兴“领路人”带领乡亲们走上“甜蜜路”空中舞蹈说说你对公职人员下班兼职送外卖的看法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3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9

曲棍球国手“锻造者”

——记2025年四川省“最美职工”陈霞

记者黄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陈霞指导学生打曲棍球 受访者供图

2024年巴黎奥运会颁奖仪式上,当中国女子曲棍球队站上领奖台时,四川犍为第一中学的体育教师陈霞在屏幕前热泪盈眶。在这支领奖的队伍里,有4位队员都是她一手执教的学生。这枚宝贵的银牌,不仅实现了乐山奥运奖牌“零的突破”,更映照着陈霞作为“最美职工”的初心与奉献。

2005年,刚从四川省女子曲棍球队退役的陈霞,听闻乐山市要在犍为一中组建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队,便毫不犹豫毛遂自荐。“我想让更多的孩子接触曲棍球,将自己在曲棍球训练中的经验传递下去,让自己的队员走出四川、走到全国、走向世界。”这个念头,成了她此后近二十年的梦想。

建队初期的艰难远超想象。“那时曲棍球运动尚未普及,得不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认可,选苗子难,选到好苗子更是难上加难。”陈霞坦言。为了选到好苗子,她和同事无论酷暑严寒,常年在乐山市各区县的学校之间奔波,翻山越岭到孩子家中,耐心细致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

没有专业场地,她带着队员在土制足球场上徒手画场地。石灰粉装在布袋里,她弯着腰一步步丈量,可往往刚画好的场地,一场大雨就得重新画。队员们在带着碎石块儿的土场地上训练,常常被摔伤,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态。

为了搞好训练,陈霞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19年来,她几乎没有周末。陈霞的孩子都是跟着她在训练场边长大,夏天晒得像“小煤炭”,冬天在场地边冻得打哆嗦。身患癌症的父亲也只能交给母亲来照顾。她的爱人甚至辞去原来的高薪职务,跟随她来到犍为,只为了更好地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陈霞说:“虽有遗憾,但能够实现自己奋斗的价值,也就无怨无悔了。”

作为体育教师,陈霞始终坚持“体教融合”---训练时间绝不占用上课时间,队员的文化课成绩被她当成和训练技术同等重要的事。她将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如果成绩退步,就会进行停训作为“惩罚”。“这些孩子已经离不开曲棍球了。一旦停训,她们会很着急,自然就会努力学习,把文化课成绩提上去!”她说。

陈霞和团队的教练一起,提炼出了“育人为本,长远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总结出了身体基础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趣味性“四性”训练要求,让队员扎牢身体基础、专业基础、文化基础,培养队员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如今,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的训练条件早已不再“灰头土脸”。十多年前,犍为一中就先后新建了6人制和11人制曲棍球场;2017年建成投用的新校区,在场地设施方面也提供了充分保障。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队以来,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从12人发展壮大到100多人,先后为国家女子曲棍球队输送队员8名,国青队8名、国少队8名、四川省队14名。

今年4月,陈霞获得了四川省“最美职工”的称号。在荣誉面前,她心里定下了奋斗目标: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为自己培养几名接班人,让犍为一中的曲棍球队成为乐山亮丽的名片,让每一个运动员都健康成长、 顺利成才,为国家队和省队输送更多人才。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