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国手“锻造者”“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从企业家到乡村振兴“领路人”带领乡亲们走上“甜蜜路”空中舞蹈说说你对公职人员下班兼职送外卖的看法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3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9

带领乡亲们走上“甜蜜路”

袁玉华曾凯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万富正在熬制红糖

7月22日一大早,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先锋村“95后”村民李万富来到甘蔗地里,查看甘蔗的长势。这段时间正是甘蔗苗最需要照料的时候,他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甘蔗的生长将直接关系到几个月后红糖的质量。

大学毕业后,李万富在一家企业工作,收入稳定。2019年春节,他回到家乡,看见父亲拿出自己手工熬制的甘蔗红糖招待客人。李万富家里祖辈都做古法红糖,而江北镇有6000多亩甘蔗,于是他产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古法红糖保留了未经筛除的果糖、葡萄糖、微量元素等物质,是砂糖无法取代的。但现实是,传统古法制糖被工业制糖冲击,家庭作坊式在规模和产量上已远远无法和工厂生产线比。

“这些传统的手艺不能丢,但现在的生产力已经落后。”在和父母长谈后,李万富决定回到家乡,继承父辈的手艺。在他看来,人们对健康和养生越来越看重,古法红糖与这个理念吻合,很有市场前景。

辞掉工作后,李万富开始向父亲和老师傅们学习熬糖技术。“熬糖看着简单,接手后才知道困难重重。”平时都是看父亲熬糖,当真正自己上手,李万富才发现自己想得简单了。手工熬糖的时候,老师傅靠的是眼睛看、伸手摸和嘴巴尝,经验很重要。不过这样的手工熬糖,效率较低,品质不稳定,比如火候有一些差别,同一批糖的口感都不同。

为了提升品质和效率,李万富四处请教,并引进了温度监控设备,在熬糖的过程中更加精准控制温度。经过一番调试,糖的品质得到了保障,不会再出现熬煳的情况。

如今,在古法红糖制作车间里,有着严格的熬糖程序: 甘蔗压出的汁液除去细菌、纤维等杂质,再以小火熬煮5至6个小时,并不断搅拌蒸发其中的水分,使糖浆的浓度逐渐增高。历经10余道工序后,红糖糖浆便算熬制完成。其后,将其倒入模具冷却成型就可以了。

熬糖事业逐渐走上正轨,规模也越来越大,古法红糖产量从以前每年的30吨左右跃升到现在的每年300吨左右,年收入达30多万元。2021年8月,江北李氏红糖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泸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技术改良了,产品质量提升了,销路却犯了难。一开始基本上就是老客户们在照顾生意,还有一些零散户来购买,销售范围小、渠道单一。为了扩大产品影响,李万富带着自己的红糖去参加省、市农产品展销会、年货节等活动,主动介绍自家产品的优势。他又开设了淘宝店和抖音店,进行线上销售。同时,他还联系江阳区电商服务中心,参与学习直播带货。慢慢地,订单越来越多,客户也逐渐遍及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李万富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改进红糖形状,推出长方形、塔状形、“心”字形等。今年,他又创新推出红糖姜枣茶,为古法红糖融入了更多时尚元素,该款产品还入选2025年“礼遇泸州酒城印象”泸州特色伴手礼。

规模做大,原材料供应自然也上来了,李万富和乡亲们签订了合同,优先选择收购他们种植的甘蔗,保证他们的收入。在李万富的带动下,村民们热情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李万富的红糖厂还聘用40多名村民从事熬糖、搬运、包装等工作,为他们增加了收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