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发放现场 受访者供图
“我们从增设维权机构、创新维权举措、健全联动机制,三向发力,让农民工维权之路更顺、更畅!”8月18日,巴中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巴中市总人口366万,常年有近100万人在外务工。据统计,12351维权热线和工会信访转接件中,涉及农民工欠薪和伤亡纠纷平均每年200余件。
巴中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增设维权机构破解“谁来维权”的问题。他们将农民工维权保障作为巴中市政府和群团联席会议核心议题,每年全市保障维权经费不低于100万元;在市、县(区)两级总工会设立农民工维权中心具体负责农民工维权工作,全市明确维权干部编制23个;乡镇(街道)、产业园区、村(社区)全面建立工会组织,辖区行政村工会组织实现全覆盖,让农民工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工会“娘家人”。
创新维权举措,破解“怎么维权”的问题。针对异地维权难题,探索“代理投诉、公函引路、依法调处+维稳并重”的“3+1维权模式”:即接到维权求助后,市、县(区)维权人员先向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和事发地省、市主要领导网上公开信箱反映;再持市、县(区)人民政府开具的介绍信及公函赶赴异地开展维权;依法据理力争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结合维权做好普法宣传和政策宣讲,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建立“有件必接、办件必果、每案必评、卷宗必留”四项“必须工作机制”,对12351维权热线、工会信访接转办件、网络舆情线索等第一时间核实受理;办理过程邀请受助对象填写廉政监督卡,并全过程接受监督和评价;成立劳模维权创新工作室,每年调训、现场“师带徒”培训维权骨干不少于30人次;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每年实现市县乡村维权人员履职培训全覆盖;每年开展“业务大比武·岗位练铁军”维权技能竞赛,先后将8名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充实到维权队伍。
健全联动机制,解决“长效维权”的问题。巴中市总利用农民工节庆返乡和外出务工等时机,向农民工发放《农民工服务手册》和权益保障联系卡;针对农民工务工地点分散等问题,市、县(区)总工会组建“维权跑团”,主动接件、主动上门、主动代理,畅通农民工劳动争议调解“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受理;在市、县(区)中心城区新建工会驿站、职工之家等420个,形成工会阵地“双十五”服务圈;市、县(区)总工会开展“四季送”关爱活动中农民工群体不得少于40%,慰问标准不得低于300元/人。
“我们通过‘维权+服务’协同推进,‘有困难找工会、需维权找工会’已经成为巴中农民工的习惯,市总工会先后收到农民工感谢信和锦旗共300余封(面)。”巴中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几年来,巴中市总工会累计为2.98万余名农民工讨薪6.15亿元,维权成功率达到95%以上,开辟出独具特色、可复制的农民工维权路径,让农民工维权之路更快、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