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秀色
傍晚的一场暴雨,终于洗刷了连续的燥热天气。雨过天晴,凉风习习。不想错过这份难得的惬意,我决定晚饭后到家旁边的公园走一走。
白塔公园位于南充市嘉陵江畔,因园内保存着一座宋代白塔而得名。这个4A级景区的全称是鹤鸣山景区,其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千年白塔、鹤鸣湖、古井潭、宝寿寺和晨钟楼等。
时近月半,月光皎洁,悬挂中天,正好在白塔的上空。有月的夜晚,城市就显得更加静谧,喧嚣了一天的公园也安静了下来。
白塔,名叫“无量宝塔”,俗称宋代白塔,建于公元960年的北宋年间,距今已逾千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呈方形,高37.1米,为13层仿木密檐式砖塔。白塔,因塔身外壁用白垩(白色涂料)涂刷而称白塔。塔基条石砌成,塔身青砖垒成,塔顶生铁铸成,塔身为楼阁式斗拱建筑。每级塔檐四角都挂有铜铃,风过铜铃鸣,塔高传声远。白塔是当地的坐标,也是当地的名片。有诗人曾这样描述白塔景观:“登临环顾千峰秀,钟声散入五云端。”
月映古塔,饶有韵味。月光如一层薄薄的纱,渐渐裹住了古塔的全身,古塔多了几分朦胧;这月光又分明是水,无声洗涤宋代的砖石。月和塔,这两个永恒者,用不灭的辉光与不语的沧桑,照见彼此,默默守望。
今夜无风,塔檐下悬着的铜铃都屏息凝神,唯有月光在铃铛上微微流转、轻轻抚慰。塔边有游客拍照,塔基的石梯上有市民休憩,他们都轻声细语,唯恐搅扰了这份宁静。
水是景区的情调。面积不大的鹤鸣山,却怀抱明月湖、鹤鸣湖等几处水域。移步十余米,来到白塔广场旁边,有一口古井,名古井潭。古井潭是一口年代颇为久远的井,发掘于宋朝,与白塔一道历经千年风霜雪雨。相传常有仙鹤在井沿梳羽照影,绕井而歌,所以世人就称之为“鹤鸣井”。
井水甘甜解渴,夏冷冬温,千百年来井水丰沛,从未干涸,慢慢汇聚在山凹处,形成了明月湖。雨后的天空,格外明澈,朗月凌空、风静水平,明月湖看上去就像一面闪亮的镜子,月亮的影子静静卧于湖底,白塔全景也倒映其中,月、塔与倒影相映成趣。
相隔不远的鹤鸣湖,紧挨着闹市区,湖畔就是街道和居住区。溶溶月色与映在湖中的通明灯火,将冷暖色调协调地融合在一起。亲水平台上,人流攘攘,大家喝茶、聊天或者闲坐,尽情享受着雨后的清凉和夏夜的闲适。
沿着湖畔漫步,一旁便是寺庙。在与建白塔几乎同期,塔旁边修建了白塔寺和东岳庙。山水相依,古塔与寺庙相映成趣,为鹤鸣山增添了灵秀之气,也为生活平添诗意。当年,塔寺周围僧侣云集,每日清晨以钟声唤醒黎明。那浑厚的钟声穿云破晓,市民闻声而起,开始一天的劳作,“白塔晨钟”由此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千百年来,这晨钟暮鼓的韵律早已深深镌刻在南充人的文化记忆之中。
遗憾的是,寺庙曾毁于兵燹,当年的白塔寺不复存在,古老的钟也消失于岁月间,清初时重建宝寿寺(东岳庙),前几年又重新铸造了重达800余公斤的晨钟悬于寺庙广场的钟楼上。
夜渐深,寺庙静悄悄的,钟楼也静悄悄的,与一墙之隔的鹤鸣湖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处喧嚣,一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