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匠心 工惠文旅“工情代办站”代办职工大小事乐山市职工心理健康沙龙走进高新区工会搭“鹊桥” 单身职工觅良缘泸州江阳区总工会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成都武侯区长寿苑社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联合工会成立四川绿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开展技工技能等级评定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51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04

竹海匠心 工惠文旅

——长宁县总工会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样本

李海/文 长宁县总工会供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连日来,从深入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到重新定义工会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职能边界,从锚定“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部署,到推进县域旅游产业突破发展,宜宾市长宁县总工会坚持“阵地扩能、赛事赋能、工匠提能”三轨并进,探索走出了一条工会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路径,为长宁县打造生态旅游胜地贡献工会力量。

省劳模万登贵给游客介绍竹编旅游产品

省劳模万登贵演示竹编制作

游客在工会驿站休息

长宁县第六届职工气排球大赛开幕式现场


阵地扩能 从“工会驿站”到“文旅会客厅”的服务升级

走出位于长宁高铁站的工会驿站,来自江苏的游客马先生对驿站的服务赞不绝口:“我原本只是进来接点开水,结果在这里不仅了解到竹编的历史,还了解到了竹海客流数据,便于我调整游览顺序。这种服务非常人性化。”

马先生的感慨,源于长宁工会对户外服务阵地服务内容的升级。

长宁县现有包括职工之家、户外劳动者驿站、工人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职工服务阵地84处。为实现从“服务职工”到“服务职工+服务游客”的双重转型,县总工会投入资金对其中5个重点点位进行功能优化与业态融合。在原有满足户外劳动者生活服务需要的基础上,创新融入旅游咨询、文化展示、休憩导览等复合功能,推动职工之家变身“游客驿站”。

值得一提的是,各站点不仅配备了旅游指南、防暑降温药品、景点宣传折页等便民物资,还结合长宁县作为“中国竹都”的特色,专门设置竹文化展示角,介绍非遗竹艺,游客可获取“竹生态旅游线路”“非遗体验地”等实用信息。

与此同时,依托职工之家等服务职工阵地,长宁县总工会联动文化和旅游、人社、宣传等部门,举办“在长宁、话长宁”文化专场活动,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插花艺术培训、主题征文等活动,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15%。这些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生活,也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真正实现了“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赛事赋能 以竞赛活动激活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

近日,由长宁县中医医院工会承办的长宁县2025年中医适宜技术技能竞赛在该院老院区举行,来自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及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的30余名选手同场竞技。评委们对选手的针刺、灸法、刮痧、拔罐、推拿等操作进行了细致评判与现场打分。比赛中,选手们一丝不苟、奋勇争先,充分展示了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这不仅是一场中医技艺的比拼,更是工会助力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赛事,我们既提升了职工技能,也展示了长宁县独特的康养旅游资源。”长宁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赛后,部分获奖选手被纳入县康养旅游人才库,参与打造‘中医研学游’‘药膳体验馆’等新业态,真正实现‘以赛促训、以赛促产’。”

这是长宁县总工会助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长宁县总工会跳出“为赛而赛”的传统思维,将技能竞赛打造为助推文旅融合、产业提质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劳动与技能竞赛21场,覆盖餐饮、竹艺、酿酒、康养、民宿服务等多个文旅相关行业。

坚持把赛事活动作为促进职工技能提升的有效手段,持续举办各类主题赛事活动,是长宁县总工会聚力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以贯之的做法。近年来,县总工会深耕职工气排球赛事,组织开展多层级、全领域、广覆盖的比赛700余场次,“长宁县职工气排球比赛”已被列入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公布的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不仅极大提升了长宁县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也让这项赛事成为助力长宁县特色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面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全新要求,长宁县总工会注重聚焦赛事主题,突出打造文化品牌、助力旅游发展“双管齐下”,有针对性地谋划设计特色赛事。长宁县以赛为媒,推动“技艺”变“产业”、“活动”成“品牌”,逐步形成“以特色赛事赋能文旅发展”的长宁模式。据统计,通过赛事推动,长宁县新增文旅相关小微企业18家,开发特色商品20类,自2025年以来,销售额已突破100万元。

工匠提能 让传统技艺绽放旅游全新吸引力

如果说阵地是平台、赛事是引擎,那么工匠人才就是长宁文旅融合的核心资产。长宁县总工会高度重视工匠培育与技艺传承,通过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系统挖掘、培养、推广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匠品牌,推动“工匠技艺”转化为“旅游吸引力”。

扎根酿酒行业二十余载的罗小春,对这样的选择显然最有发言权。“酿酒既要有经验传承,更要有集各家技艺之长基础上的细节突破。”擅长“上甑”工艺与“摘酒”工艺的罗小春以酒为媒,在助力长宁本土文化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上,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探索。

为推进酿酒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长宁县总工会引导酿酒企业推出“酿酒研学游”“品酒体验馆”等项目,成为县域工业旅游的热点。罗小春所在公司技术总监、全国劳动模范杨树芳曾这样评价他:“酿酒技艺的提升在于坚守与创新并举,罗小春正是用工匠精神打通了文旅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如今,在长宁县,游客可体验从选粮、发酵到蒸馏的全过程,年均接待游客逾万人次,酒类旅游销售收入不断增加。

从小目睹父辈编织竹器产品,长宁竹编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万登贵童年时常在父亲身边编个小提篮、蝈蝈笼。因为时常得到父亲的赞赏,她便对竹编有着特别的情怀。长大后,她先后到青神县国际竹藤中心、成都、江西、上海等地拜师学艺,进一步掌握平面竹编画、竹编灯笼、竹编茶杯茶具、竹编动物、竹编花卉等技艺。作为非遗传承人,万登贵对瓷胎竹编茶杯茶具的花式编织更是有独特见地,她首创在编织竹丝中运用蒸煮、去脂、三防、染色等工艺,极大提升了竹编制品的耐用性和艺术性。在此基础上,她将竹丝与玻璃制品、瓷器、电器等有机结合,创造出竹编灯罩、竹编花瓶等产品,进一步拓宽了竹艺产品的市场范围。她编制的竹器,已经成为游客喜爱的“长宁礼信”,每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

目前,长宁县已认证“竹艺工匠”“酿酒工匠”等二类工匠共4人,建立劳模与工匠创新工作室6个。通过工艺展示、体验课程、旅游商品开发三种形式,劳模工匠技艺正持续转化为可见、可感、可购的旅游体验,持续推动工匠技艺与旅游商品、体验项目、文化传播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以匠兴旅、以旅促匠”。

“长宁县总工会以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工会组织在服务大局中的职责定位,通过阵地、赛事、工匠‘三轮驱动’,有效激活了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长宁县总工会主要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县总工会将继续深化职工服务阵地功能融合,拓展技能竞赛领域,强化工匠人才培育,进一步探索‘工会+文旅’创新机制,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贡献更多长宁工会力量。”

长宁县总工会正在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赛道上奋勇拼搏,奋力书写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全新篇章!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