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向晓文)面对执行困境,如何打破地域限制,破解“执行难”这一难题呢?9月2日,记者从成都市武侯区法院了解到一起追薪案例,一场跨越千里的司法接力,让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终得兑现。
申请人肖某曾是某劳务公司的员工,因公司拖欠工资及补偿金6万余元,经劳动仲裁胜诉后案件进入执行阶段。然而,执行法官发现该公司唯一可供执行的财产,是远在山东青岛的某农民工工资监管账户内的31万元资金。
难题随之而来:该账户专用于保障特定项目农民工工资,而肖某虽为农村户籍,却长期在成都工作,不符合该账户直接扣划条件。
“每一分血汗钱都不能放弃”,武侯区法院决定深挖账户细节,寻找突破口。为查清账户性质,武侯区法院通过执行指挥平台联系青岛市市南区法院。
得知涉及农民工权益,青岛市市南区法院当即响应,协助外勤干警赴开户行开展调查。经细致核查,发现该账户虽为“农民工工资监管账户”,但对应项目工资发放已近尾声,部分资金可依法扣划。
武侯区法院迅速委托青岛市市南区法院发起扣划程序。短短一周内,两地法院跨越山海、紧密配合,最终将6万元案款成功划拨至肖某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