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春秋假怎么放?多地开始探索做实实在在的事 育农业需要的人从“蓉宝”到“蜀宝”攀枝花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教师培训全覆盖2025年达州市“奔跑校园”中小学生校园篮球、足球周末联赛开赛马尔康市第四小学打造多彩少年宫绵阳市游仙区石马小学构建多元实践教育体系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6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22

从“蓉宝”到“蜀宝”

成都大学破解高校美育改革难题

陈朝和陈钧李星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市民参观学校传统工艺研究院 成都大学供图

今年8月,成都举办了第12届世界运动会。吉祥物“蜀宝”与“锦仔”以34个大项68款形态惊艳亮相,川剧神韵融合三星堆纹样,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向世界传递出巴蜀之美。鲜为人知的是,这套获得国际赞誉的视觉体系,实为成都大学师生团队的智慧结晶,已成为天府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扇窗口。

近年来,国际舞台已成为成都大学师生的美育展台。三年前,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吉祥物“蓉宝”的形象优化提升凝结着成大师生对天府文化的深刻理解;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吉祥物“桐妹儿”及文创设计,承载着他们对生态美学的系统思考……从单一形象优化到整体赛事视觉构建,从课堂训练到国际实践,如今,成都大学的美育已成为一项系统性育人工程,是贯通专业教育与人格培养、连接传统与现代、融合技术与艺术的核心实践。

高校美育实践难在哪里?成都大学又何以找到突破路径?“高校美育长期以来存在‘资源分散、方法陈旧、生态薄弱’的共性难题。”成都大学校长朱明说,“我们要做的不是零敲碎打的美育活动,而是一套真正能够浸润人心、赋能成长的美育生态。”

课程分散、教学传统、实施场域限于校园……这些曾是成都大学美育改革直面的现实困境。自2017年起,学校将美育全面纳入顶层规划,跨部门统筹资源,打破院系壁垒,致力于构建一套可持续、可推广的美育生态体系。作为一所以“城市”命名、以“应用型”为核心定位的大学,成都大学敏锐捕捉到“城市发展”与“美育实践”的共生关系---城市需要美育提升文化软实力,美育也需要城市提供真实丰富的实践场景。

如今,在成都大学“传统工艺与AIGC融合创新重点实验室”,学生们正通过AI技术动态还原三星堆青铜纹样,借助VR设备“沉浸式”体验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历史场景。学校深耕地方文化沃土,系统梳理川剧、蜀绣、三星堆文物等巴蜀美学元素,建设“中华美学基因库”,年使用量超过10万人次。

这样的创新实验室,是美育整合技术空间和文化元素的实践缩影。8年来,成都大学的美育实践逐渐跳出传统框架,形成了以文化传承和数字素养为“双翼”,以思政引领、艺术实践与科技赋能“三元融合”为路径,覆盖专业教学、校园文化、社会服务与国际传播的“四维网络”,真正实现美育的“全域渗透”。

“学校开发AI个性化学习平台,为不同专业学生定制美育研习方案,显著提升学习效率与兴趣。”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星丽介绍。如今,学校的VR历史场景复原、“AI+川江号子”音乐剧、AR皮影课等创新实践,不仅获得社会广泛认可,更使美育突破时空限制,深入偏远地区,服务留守儿童数千人,真正实现“科技向善”、美育共融。

艺术实践如何让美育扎根现实?成都大学推行“教师+非遗传承人+行业导师”协同教学模式,依托多个非遗工坊和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制教学。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曾越介绍,师生不仅参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制作,也深度介入大运会“蓉宝”优化、奖牌绶带设计、官方体育图标创作等重大项目,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技艺、服务社会。

此外,成都大学还创立“知华-友华-爱华”美育课程体系,通过“同窗、同室、同台”机制,让留学生在喜欢中国文化、认可中国文化的同时成为传播中国故事的国际友人。

“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程。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探索,让美育真正成为赋能学生成长、服务社会进步、传播中华文化的活跃力量。”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刘强说,“从‘蓉宝’到‘蜀宝’的跨越,成都大学的美育探索已超越赛事视觉设计的范畴,成为一所应用型大学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系统实践。未来,成都大学将继续深化美育改革,为培养具有审美素养、创新能力与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