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工消费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关于优化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机制的研究以竞赛凝聚攻坚强大合力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7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27

以职工消费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以德阳市为例

肖尚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消费承载着人民的殷切期盼,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职工是消费的重要主体。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四川《细化举措清单》,着眼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内需、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德阳工会把握消费、生产和发展的内在统一关系,发挥独特优势,在以职工消费助力高质量发展中探索新路径、创造新贡献。

一、主要措施与做法

德阳工会紧盯职工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潜能,着力优化提升工会高质量供给,促进职工稳定增收、增强信心预期、敢消费愿消费。

提升收入质量,增强职工消费能力。围绕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提高经济收入,破解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现实问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实走深,推动中等收入群体扩容。用好用足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平台载体,培训职工3万人次,236名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建模学员实现持证上岗,育成焊接领域高技能人才122名。推动“新八级工”制度在特变电工等9家企业试点,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和技术技能型岗位倾斜。围绕德阳“3+1”主导产业,让技能照亮前程,广泛开展市级职工职业技能系列比赛,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四技五小两比”活动,采纳合理化建议4095条,为企业降本增效,让职工凭智慧创新增收。

优化权益保障,释放职工消费活力。聚焦源头维护职工经济权益,广泛开展集体协商“集中邀约季”活动,百人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动态保持在88%以上,深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联合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聚焦困难职工、重点群体开展“四季送”、常态化帮扶救助,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意外伤害保险、提供免费体检,提高工会兜底保障水平,释放职工消费潜力,提升工会资金促消费边际效用。聚焦职工家庭假期时间紧、“带娃难”问题,投资457万元举办“德工托朝阳·匠梦伴成长”2025年德阳市职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庭子女暑期托管营,覆盖职工子女1.12万人,使职工有财力消费、有时间消费。

创新消费引导,激发职工消费潜力。横向联合市级部门,纵向统筹基层工会开展“开心迎新年·工会送好礼”职工线上答题抽奖、“工会福利大放送·快乐抢券助消费”等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奖品500万元,吸引数万名职工参与助消费活动。锚定文旅融合发展提振消费,实施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1+4”方案,统筹300万元资金开展“工惠文旅消费季”“文旅体验优秀作品评选”及重点人群专项文旅普惠等系列活动,预计吸引全市20万以上职工群众参与文旅消费,吸引近万名外地职工、游客来德旅游、留德消费,撬动全市消费2000万元。鼓励引导基层工会将技能竞赛与乡村旅游融合,举办“趣跑油菜花田”等活动12场,吸引3000余名职工参赛,带动游客上万人次,实现赛事提技能、赛事拉动经济发展。

二、几点启示与思考

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在激活内需潜力、促进共同富裕中,探索“维权-服务-赋能”系统性实践,才能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彰显出独特的时代价值与社会功能。

保障“劳有所得”夯实内需根基,彰显工会在“双服务”中的责任担当。工会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集体协商保障并提高劳动报酬,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既维护职工经济权益,又推动收入差距缩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群众基础。

聚焦“精准服务”激活消费意愿,践行工会在“双富裕”中的民生导向。工会聚焦“带娃难”“消费顾虑”等民生痛点,用“精准服务”打通职工“有能力消费”到“敢消费、愿消费”的堵点。既依托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又让职工在消费中提升生活品质,使职工对共同富裕可感可及。

深耕“技创双驱”培育发展动能,展现工会在“双高质量发展”中的协同价值。工会通过技能人才培养、推动职工创新创造,带来职工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倒逼企业改革创新。既提升职工素质、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激活内需潜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挥“独特优势”凝聚系统合力,提升工会在“三联系”中的枢纽效能。工会独特优势在于“上联党委政府、下联职工群众、横联社会各界”。工会联动政府部门发消费券、举办助推文旅发展活动、链接资源实施“赛事+消费”。既将党的主张转化为职工行动,又将职工期盼、行动融入发展大局,丰富了工会参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样本。

三、工作方向与展望

德阳工会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注重发挥好职工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作用,推动职工、消费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在守正创新中使工会“双维护”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提升职工“能消费”的底气上持续攻坚。积极参与完善劳动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法与修法,探索职工疗休养新实践新经验并推动职工疗休养地方立法。协调推动德阳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第一档,协调推动企业按经济效益和支付能力梯次上靠企业工资指导线下线、基准线和上线。探索实行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奖励激励机制,健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履约率监督检查机制。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在中小微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形态领域提质扩面,进一步提升集体合同签订率。指导帮助职工依法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稳定就业、下岗困难职工再就业。时刻关注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着力保障低收入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优化职工“敢消费”的环境上持续加力。着力在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提高职工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强职工互助保障、大病救助、困难帮扶、技能培训等制度建设,构建规范性长效性制度保障机制,改善职工敢消费预期。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动企事业单位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各项规定落实落地。联合执法部门对企业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情况执法检查,将带薪休假执行情况纳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核心内容,深入开展带薪休假专项监督。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工程推动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逐步铺开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的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以技增收”“以智增收”。协调争取财政部门增加代缴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预算,提高职工福利费计提比例。

在拓展职工“愿消费”的潜能上持续创新。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大工会经费投入力度助力职工文化旅游消费十项措施》部署,引导企业加大《四川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办法》落地力度。鼓励基层工会阶段性发放消费券,新增面向全体职工的优质服务项目,扩大困难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庭子女助学范围、实施勤工俭学,提高特殊特定原因致困职工的帮扶、救助和慰问标准,推动工会“普惠+特惠”服务提质增效。设立职工疗休养专项基金,探索“政府+企业+工会+职工”疗休养资金四方共担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试点“疗休养+带薪休假”一体化模式,鼓励有意愿的单位推行“休假+小长假”连休方式,开辟文旅消费新增长点。工会驿站增设“川工带川货”展销点,推广“消费券+直播带货”,联合企业推出 “工会会员专属折扣”,联动成德眉资推出跨区域提振消费活动,打造“工”字号消费新场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