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绍伟在工作中
在四川川煤华荣能源公司代池坝选煤厂,只要一提起任绍伟,无论是老职工还是年轻技术员,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作为该厂副总工程师兼生产技术部部长,他31年如一日坚守洗选一线,从一名普通职工逐步成长为众人眼中的“技术先锋”,他用数据书写业绩,用实干诠释担当,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深深融入煤炭洗选的每一个环节。
把理论“金种子”播入生产土壤
“党的创新理论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和我们的机器、流程、指标绑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是任绍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自2000年入党以来,他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提升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他反复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等书籍,笔记密密麻麻写下了“如何将‘系统观念’优化洗煤流程?”“怎样以‘问题导向’破解质量波动难题?”
2023年底,刚接任生产技术部部长的任绍伟,就面临原煤质量波动大、精煤回收率不稳定的严峻挑战。他没有坐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直接带领党员技术骨干扎进车间,把“实事求是”作为破解难题的根本方法。
连续7天,他从早到晚蹲守在洗选线上,跟踪原煤入洗到精煤出厂的全流程,累计记录和分析800多组实时数据。通过反复调整旋流器结构参数、优化浮选药剂添加工艺,最终将精煤回收率稳定提升1.2个百分点。别小看这1.2%,它每年可为企业多创效200余万元。“理论学透了,干活才有方向,再大的难题也能解决。”任绍伟这样总结。
凭技术“硬实力”啃下生产硬骨头
“没有技术突破,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产技术带头人,任绍伟始终把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作为核心任务。他常说:“咱们搞技术的,就得用‘硬实力’去啃‘硬骨头’。”
2024年初,厂里新上马超高压压滤机用于煤泥回收,这本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好项目,但试运行期间却卡在了滤饼水分高、发热量低于预期的难题上,直接影响了煤泥的销售和经济效益。任绍伟没有回避,他组织技术团队驻守车间,对照设备说明书、调试记录,一遍遍调整压力设定、试验不同材质的滤布。那段时间,他几乎以厂为家,前后组织超过120次试验,最终成功将滤饼水分从28%降至14%左右,发热量提升约600大卡。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使煤泥变废为宝,每年还额外为企业增加效益400余万元。
与此同时,他还大力推进生产组织方式优化。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两班联动、设备错峰检修”制度,有效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和设备维护的及时性,成功将全厂设备故障率控制在5%以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代池坝选煤厂全年入洗原煤247.13万吨,产出精煤61.18万吨,产量、利润均创历史最佳水平。
用实干“暖底色”擦亮党员徽章
“党员,就得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顶上去。”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融入任绍伟日常行为的真实准则。
今年夏天一个深夜,主厂房二楼的离心机突然发生故障,整条生产线面临停转风险。刚值完白班正在家休息的任绍伟接到电话,二话不说,抓起工作服就赶往现场。当时车间里温度已超过35℃,机器余热未散,空气闷得像蒸笼,备用设备轰鸣震耳。他第一个钻到故障设备旁,打着手电逐一排查,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浸透了工作服,也模糊了视线。他带领抢修小组拆零件、查线路、换轴承,连续奋战5个小时,终于在第二天黎明时分让离心机重新运转。途中,工友劝他休息一会儿,他却摆摆手说:“设备不稳,我心里不踏实。”
工作中他是技术带头人,生活中则是职工的“贴心人”。部门里谁家有困难,他都放在心上。青年技术员小尹的孩子生病住院,他主动帮助协调班次,让其安心陪护;新入职的王师傅对设备操作不熟练,他连续3天手把手教学,直到对方完全掌握。在他的感染下,“有困难一起扛、有任务一起上”已成为大伙的作风。2024年,他所在生产班组获评华荣公司“优秀班组”。
31年春秋,任绍伟从青涩技工成长为副总工程师,变的是岗位和年龄,不变的是他对煤炭洗选事业的热爱和一名党员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