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货拉拉,要求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规定,落实反垄断合规主体责任,及时规范经营行为,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货车司机、消费者等相关主体合法权益,推动平台规则和算法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货拉拉所在的货运行业,正呈现出算法治理、绿色转型、技术赋能与司机权益保障等多重议题交织的复杂图景。平台“抽成过高”及算法机制不透明等问题并非首次出现---从2018年上海货运司机刷单事件,到2025年依然频现的司机生存与权益困境,行业乱象屡见不鲜。伴随货运司机数量增加,运力趋于过剩,加之平台间竞争加剧,运费水平持续承压,不少司机收入下降,行业淘汰率居高不下,权益保障明显不足。
为新业态职工织密扎牢权益保障网,既是回应劳动者的热切期盼,更是夯实民生之基、激活发展动能的必然之举。这张“网”,既要“兜得住”基本权益,更要“护得好”职业尊严,让每一位新业态从业者都能在时代浪潮中“稳得住脚跟、暖得了心窝”。
然而,织密这张网,需要激活“多方合力”,让责任“拧成一股绳”。新业态权益保障,从来不是某一个部门的“独角戏”,平台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司法机构等均不能缺位,必须进一步厘清职责、压实责任。一方面,平台的治理要从“黑箱”转变到“透明”。平台算法要以公开、透明与向善为重点,优化订单模式、增加司机关怀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算法公开披露机制监督,通过高峰服务费、任务补贴等方式,加大对司机的补贴力度,以点到面建立算法治理的长效机制,增强算法决策的公正性。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多措并举持续改善司机生态。要深入一线调研,精准识别问题,强化整改监督。定期开展司机权益保障状况调研,动态追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新需求与新困境。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认定配套规则,细化从业者劳动关系判定标准,明确其权利义务范围,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形成保障从业者权益的新格局。
货拉拉司机行业存在权益保障缺位的情况绝不是特定行业课题。从网约车到外卖、从快递到直播,多个领域都面临类似困境,这需要进一步明确用工界定、平台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能逐步构建更公平的权益保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