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红柿暖秋深芭茅花上的乡愁古寨盐痕豆瓣情结晨曦草匠赤水河酱歌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9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07

豆瓣情结

李志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郫县豆瓣,是四川人在异乡的乡愁。只要嗅到那股熟悉的气味,便仿佛找到了回家的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说,便觉惊艳,心头一热,忍不住反复回味。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郫县豆瓣的风味特质与郫都人火辣直爽的性情,也点明了它作为“川菜之魂”,在烹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川菜素来讲究色、香、味、意、形、器,自古便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在众多要素中,“调味”被视为川菜的灵魂,而在其著名的“二十四味型”里,半数以上都需依靠郫县豆瓣来奠定风味基调。

数百年来,郫县豆瓣与百菜相融,为无数菜肴注入醇厚鲜香的灵魂。正因如此,它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川菜之魂”,成为川菜烹饪中不可或缺的“镇家”之宝。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人们不惧遥远,纷纷来到蜀地郫都创业安居。这里不仅宜居宜业,更以其美食闻名。无数异乡人被那“辣而不燥、鲜而有魂”的川菜所征服---这些以郫县豆瓣点睛的佳肴,让他们悄然改变了原有饮食习惯,无缝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方式。

每次有朋友从远方来,我都会骄傲地说:“带你们去路边川菜小店,吃些用郫县豆瓣烹饪的爽口家常菜!”

在我看来,这些寻常家常菜的滋味,便是多彩人生的真实写照。唯有亲口品尝过,方能领略何为老百姓原汁原味的生活。这些随季节更迭而变换菜品的路边小馆,随意点上几道用郫县豆瓣烹制的时蔬,每一口都能品出食材最本真的味道。

所谓本真,便是食物天然去雕饰的清新爽口。品尝这样的食物,仿佛与自然亲近,别有一番返璞归真的禅意。它不仅熨帖着舌尖的味蕾,更安抚着疲惫的内心。

郫都的路边川菜小店,宛如老天爷信手撒在这片土地上的石子,遍布大街小巷。这里的街道不算宽阔,却带着几分九曲回环、小巷幽深的意趣。刚转过一个弯,前方又见一弯,而总有一家冒着腾腾热气的小店等在那里。它以风情万种的香气隔街施放着诱惑,或以浓烈、或以绵密的滋味勾住你、等待你,最终无可救药地,牢牢攥紧你的心。

今年过年前,在国外留学的儿子有点蔫了,不像平时那么爱说爱笑。他隔着视频幽幽地说:“我想回家了……从国内带去的郫县豆瓣,都吃完好久了。”

我知道,孩子是想家了。在国外,同学朋友都好,就是吃饭不香,总觉得缺了味道。他最想的那一口,还是用郫县豆瓣做的家乡菜:麻婆豆腐、回锅肉、红烧鲫鱼……光是想着那几道菜的色香味,心里的想念就止不住地翻涌起来。

如果说江浙的乡愁是甜腻的,山西的羁旅是酸楚的,那么四川人的客愁,定然带着一抹鲜明的“辣”。一旦被郫县豆瓣的香辣浸润过的舌头,便很难再被其他滋味撼动。

究其根源,并非他乡无辣,而是他乡之辣过于单薄,解不开那盘踞在心底的、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唯有郫县豆瓣的辣,蕴藏着时间的厚度、阳光的温度与酿造者的匠心,才得以那般香辣醇厚,红亮生光,成为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味觉图腾。

每年盛夏,伏椒成熟,郫都人便开始酿制豆瓣。他们先将精选的二荆条用扁锹剁成一寸左右的碎段,加盐入缸,置于烈日下曝晒,每日翻搅两次。继而,将浸泡过的干蚕豆略煮后,用石磨碾去皮壳,再与黄豆粉、糯米、面粉一同拌匀,入筐发酵。

待其充分发酵、香气扑鼻,便可与备好的辣椒混合,再经过持续的翻、晒,约一年后,色泽红亮、滋味鲜美的红豆瓣便告成熟。若是想制颜色更深、味道更醇厚的黑豆瓣,则需再经历一年半以上的时光沉淀。

世上恐怕再难找到一座城市,像郫都这样,怀有如此深重的“豆瓣情结”。我深知,郫都人的快乐很简单:只需一盘地道的川菜上桌,便无暇他顾,任他窗外白云苍狗。这正是一种“大道至简”的生活智慧。那些看似粗犷的川菜,内里却蕴藏着精致细腻的功夫,恰如郫都人不为外界所知的真实性格---质朴之下,深藏匠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