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资阳,有一道名叫“香碗”的菜品,俗称“蛋包圆”。“香碗”这道菜,因其食材考究,用料较多,工艺复杂,乡里乡亲们一般只在逢年过节或老人的寿宴上才会一显身手。
也许是受家传的影响,我的母亲对“香碗”这道菜十分钟爱,也特别拿手。儿时,每到元旦、春节和家人过生日,母亲就会提前准备和张罗这道菜所需的食材,等到正式做的那天,还需要我们全家上阵。
那个时候,由于市面上没有加工肉馅的铺子,父亲就亲自动手剁肉馅;没有打蛋器,哥哥就负责打鸡蛋;我除了要把制作“香碗”的桌子、厨房的灶台收拾一遍之外,还要为母亲摊蛋皮打下手。而母亲则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她将哥哥用筷子打得挑不起丝的鸡蛋倒入铁锅,摊成一张张蛋皮,等蛋皮全部摊好后,便把调配好佐料的肉馅用蛋皮包裹好,放入蒸笼蒸熟,蒸熟后切成三角形的块。
然后,她会在大土碗中用海带、黄花、芋头等打底,中间放入油炸好的酥肉、圆子、排骨,上面顺着碗口放三角形的蛋皮肉馅盒子,并且要摆成一个好看的圆形。有时,为了表示喜庆,母亲还会在每个三角形的蛋皮上打上红点,一个个小红点顺着碗口形成一个红色的圆,甚是好看,也象征着团圆。最后加入些许鸡汤,再放入锅中蒸2个小时,出锅即成---这就是家乡人都喜欢吃的“香碗”。
做“香碗”的步骤很繁琐,但因为好吃,再累再麻烦,大家心里都是美滋滋的。因为那道菜里,装着全家人的欢笑,盛着团圆的幸福。它也是我儿时心中最美味的大餐。如今,我们全家人都迁到了攀枝花,而母亲的烹饪手艺也成就了她“社区达人”的美名。
在城市的餐桌上,已经很少有“香碗”这道菜了,即便是偶尔出现这道菜,大多数的孩子也叫不出菜名。不过对我的儿子来说,“香碗”却是再熟悉、再亲切不过的菜肴了。因为在我们家,母亲不仅逢年过节要做“香碗”,有时周末也要做,为了儿女和子孙,母亲永远不嫌麻烦。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参加一位朋友的生日宴,看着满桌子的鸡鸭鱼肉,儿子味口索然。但当服务员端上“香碗”的时候,儿子惊奇地叫了起来:“妈妈,上蛋包圆了!”同时毫不客气地用筷子夹了一大块。吃着吃着,儿子忽然对我说:“妈妈,蛋包圆没有外婆做的好吃。”母亲做的“香碗”,也是她孙子心中的可口美食,因为那里面有母亲爱的味道。
前几天父亲过生日,老家的小姨,小姨夫千里迢迢赶到攀枝花为他祝寿。那天,母亲做了一大桌子菜,当她将“香碗”端上桌时,大家都欢呼起来。“还是外婆做的蛋包圆好吃!”在儿子的称赞声中,母亲的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