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15日红星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反映,长春市新月公园一处水域附近放置的救生圈并非实物,而是一张救生圈图,图中还写明“请勿随意移动公共救生设施”。有网友质疑:为什么救生圈是画的,有人员落水怎么办?
救生圈以图代替,真可笑!那么,此事只是可笑吗?
长春公园客服中心接线员对此作出的解释是:“那个位置原本放了一个实物救生圈,但总有人恶意破坏导致救生圈丢失,所以公园就把救生圈收起来了。”实物救生圈总是丢失,暴露出公园管理上的问题,换句话说,那是公园自己的事,该放的救生圈不能因为丢失就干脆一收了之,如此不靠谱的行为,带给人的不只是可笑,更有可气。
如此敷衍草率甚至有辱公众智商的馊主意,究竟是谁出的?用一张图片代替救生圈实物,如此戏弄人、糊弄人,带给人的不只是可笑,更有可恶。
放置救生圈的意义,通俗易懂,就在于关键时候可以救生。如今找张图片来代替实物,一旦有游客溺水怎么办?是用救生圈图片来救吗?“如果有人落水,只要拨打宣传牌上的电话,我们就会带着救生圈过去。”公园方这样的解释貌似也是一种办法,但电话打不通、没听见怎么办?游客没带手机怎么办?要知道,真要救人时,那可是与时间赛跑,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如此设障救人,分明就是不懂怎样救人,此事带给人的不只是可笑,更有可恨。
难道,面对救生圈总丢失这个问题就找不到“最优解”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防止救生圈丢失是有不少“他山之石”的,比如加大宣传力度,安排人员定期管护看护,通过媒体呼吁,安装摄像头等等。这些未必就是“最优解”,或许还有更好的防范之术。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非无解到“一收了之”“找张图片代替”。与“最优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救生圈以图代替,无疑就是“最笨解”。
纵深推进基层治理,难不难?难。但别忘了,办法总比困难多。公园在无解的时候,大可以开门办园,邀请社会各方来支招。只要肯动脑筋,群策群力,好办法一定有得是。救生圈以图代替,可笑之外,更有可气、可恶、可恨,暴露出工作的简单粗暴不说,更暴露了一些方面对基层治理的无力、退缩直至懈怠,纵深推进基层治理,必须解剖此“麻雀”,从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