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洗选的“行家里手”技术能手的“家常便饭”生产精品 仅靠机器人是不够的——返乡创业 荒地转眼变良田切割  北京一家超市里办食堂,这种“业态混搭”你怎么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0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0-29

煤炭洗选的“行家里手”

——记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川煤华荣能源公司代池坝选煤厂党总支副书记、厂长王刚

胥莉华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刚正在检查设备

承载着企业的重托,肩负着选煤人的希望,面对片区煤炭洗选行业的空白和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他带领着200多人的团队迎难而上。一个个设备瓶颈被破解,一道道技术难关被攻克,几经努力,几番奋斗,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洗煤行家里手,他就是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川煤华荣能源公司代池坝选煤厂党总支副书记、厂长王刚。

居安思危辟新径

2015年,代池坝选煤厂建成投产,王刚就敏锐发现只有实施扁平化管理、精细化生产,片区原煤才能占有市场一席。同时,如何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并满足环保要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大量市场调研考察,王刚发现,在洁净动力煤的推广应用下,煤炭的高新技术产品仍具有市场。期间,王刚了解到陕西、山东等地区有一种超高压压滤脱水技术可以实现煤泥深度脱水,王刚心动了,决定亲赴实地考察。通过实地、实际使用考察及现场取样试验,公司最终决定对该厂现有压榨工艺进行技改,引进西南地区首台“超高压”压滤机。

项目建设期间,王刚扎根现场指导,攻坚克难,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疑难杂症。同年12月,项目建成竣工,投产后煤泥滤饼水分较普通压滤机生产的湿煤泥水分降低了10余个百分点,发热量提高约450大卡。彻底解决了湿煤泥堆存、运输、装车带来的环保问题,由此开启了把煤泥变成煤,走上了“无泥化”生产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项技改成果沿用至今,仅今年1月至9月就生产干煤泥6.2万吨,价格较市场湿煤泥上涨55元/吨,创造效益340万元。

运筹帷幄增效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王刚很赞同这句话。他意识到,选煤厂实施升级改造如果只是做大洗煤产量,不引用先进的选煤工艺来抢占市场先机,提高产品质量,那么产品将无竞争力。

今年初,华荣公司进一步优化整合嘉川、普济两地煤炭资源。根据公司部署,唐家河煤矿洗选生产和销售业务整体划转到代池坝选煤厂统一管理。为确保整体接收工作平稳、安全、顺利过渡,对接期间,王刚坚持以服务矿井宗旨不动摇,建立与矿井公平、公正的合作关系,担负起精煤战略、单位划转整合的发展责任。王刚率先带头,在嘉川生产线的现有工艺和装备上进行技术改造,接管三个月煤产量增加10400吨,增加效益470万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以身作则树榜样

“打造片区选煤名牌,建设现代化的选煤厂”是王刚志存高远的目标。担任代池坝选煤厂厂长后,王刚坚持“扁平化”管理,为了提升管理和执行效率,快速准确传递各项消息,他坚持带头现场办公,亲力亲为。

去年冬季的一天深夜,原煤卸料仓堵塞,设备无法运转,王刚闻讯后赶忙奔到现场,详细了解了事故情况,一面安排抢修人员抓紧疏通抢修,另一方面安排当班人员妥善分工,清理漏洒出的原煤。为消除再次堵塞问题,他当晚与抢修人员一道在运输皮带上临时安设简易分筛装置,避免给后期生产留下隐患。在现场,他与大家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直到运行平稳后,才离开现场。为推进厂里全面预算管理改革,他围绕成本管理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制定出选煤厂增收节支方案,实现入洗成本降至9元/吨,降幅达到18%。

在王刚的带领下,代池坝选煤厂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荣誉,科研攻关成果斩获不少,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川煤集团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今年前三季度,全厂入洗原煤178.35万吨,生产精煤45.26万吨,实现考核利润3700余万元,超额完成公司进度指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