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洗选的“行家里手”技术能手的“家常便饭”生产精品 仅靠机器人是不够的——返乡创业 荒地转眼变良田切割  北京一家超市里办食堂,这种“业态混搭”你怎么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0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0-29

返乡创业 荒地转眼变良田

袁玉华谢婉玲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雷益富(右二)给村民讲解新水稻品种


“今年种植了新品种水稻‘泰优2903’100余亩和一般水稻品种60余亩,头季稻和再生稻都获得了好收成。”10月17日下午,秋日的阳光暖意融融,在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红山村的一片稻田里,种粮大户雷益富正忙着收割再生稻,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46岁的雷益富是土生土长的红山村人。2013年初他从外地务工回家,看到村里因年轻人外出务工,大量土地闲置,当即决定回乡创业。

回乡后的雷益富,先是流转了30多亩荒地用于种植茄子、辣椒等蔬菜,却因为红山村不抗旱等自然因素,种植出的蔬菜品质较差,未能达到预想的收成。恰逢那时江阳区开展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雷益富从专家讲解中了解到江阳区种植再生稻的优势以及再生稻未来发展前景,成了雷益富种植水稻的重要契机。

2014年3月,雷益富将流转的30多亩土地全部用于种植水稻,取得了好收成。2015年,雷益富将农业发展目标定型为水稻种植,又增加了30亩荒地的流转。

雷益富除了基本的水稻种植外,还前往北京、成都等地参观学习,不断引入新的水稻品种试种,力争找到最适合红山村土地的水稻。

然而,雷益富的水稻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没多久,他就遇到了难题:水稻收割期间时常出现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晾晒。于是,雷益富花钱购买了一台烘干机,这样一来就不愁稻谷晾晒的问题了。

“我们村里能不能机械化?”在外学习的时候,雷益富看到别人使用收割机收割稻谷,动了心。2016年夏天,尝到机械化甜头的雷益富迈出了更大的步子---引入收割机。

“因为我们这里是冬水田,要在水稻扬花前就提前放水,这样才能达到机械收割的效果。”雷益富说,因为提前放水的做法,他被父亲臭骂了一顿,周围的农户们也是极不理解,在老一辈人传统的种植观念里,这样水稻会长不好甚至枯死。 但雷益富“一意孤行”,依照在外学来的办法,在2016年8月第一次实现机械化收割水稻。

“原来还可以这样收割水稻,好省力哦!”在看到雷益富仅仅几个小时就做完了他们要做好几天的活儿时,乡亲们纷纷转变了看法。

有了机器就敢扩大规模。2018年,雷益富开始尝试机械化插秧,2021年,再引入大型机械耕地。割草机、拖拉机……雷益富在水稻种植上越来越轻松,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如今,雷益富已将自己的水稻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60亩,其中三分之二原本都是荒地。

致富不忘乡亲。水稻种植获得成功后,雷益富开始着手实现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愿望。他主动指导村民种植水稻,定期组织培训班讲授种植技术,用机械帮助村民收割、减少他们的投入成本,时刻帮助本地和周边100余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种植户们受益匪浅,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2022年,雷益富带领村民们开垦荒地500亩,引入水稻-大头菜轮作模式,与大头菜厂家合作,延长加工销售产业链。

如今,雷益富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年综合收入近100万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