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冬至通江银耳香书中有“火”苍山负雪  菜市小悟听评书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4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2-20

书中有“火”

周太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吃了晚饭,走出食堂,寒冷的气息立马簇拥着我。冬天的风不烈却并不温柔,用无形的冰冷舌头舔着人们裸露在外的手、脖子和头,大口大口地吞噬着人体的热量。

为了热量不被吞噬,有的老师回到了办公室,有的同学回到了教室。也有师生在操场上打篮球、乒乓球,在环形跑道上快走、慢跑。我喜欢看书,借回家的书看完归还了,便来到操场边的露天书架淘书。

淘书,不是随便拿一本就走,而是在众多的书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挑选书,我一般看书名、作者、内容简介。如果都中意,还要看一些文字,再决定是否借阅。

在小溪淘洗东西,水要流走。在书架淘书,时间会流走。不知不觉,操场上的灯亮了。晚自习的铃声响起前,一名打篮球的老师边穿衣服边走过来问我为啥不怕冷,我说不冷呀。他说,还说不冷,手和脸都冻得通红了。我说没有感觉冷呀。他笑着说,看来书中不仅有黄金屋、颜如玉,还有“火”。

是的,书中有“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电视不多,手机更少,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主要是看书报。报纸、杂志、连环画、大部头小说,往往要在无数双手中传来传去,被无数双眼睛将文字和画面啄食。按理,旧的去了,新的该来,可那时由于条件有限,能订报刊买新书的人少,喜欢读书的人却多。这样,旧书摊应运而生。摊主到处嗅旧书刊的气息,便宜收购旧书刊,再便宜卖给喜欢它们的读者。

我生活在一个偏远的乡村,乡场上没人摆旧书摊。冬天的一个周末,我专门赶班车去一个大镇街上的旧书摊淘书。名为旧书摊,摊上的书刊只是被主人或少数人翻阅而已,再旧也有五成新以上。越新越贵,不过,再贵也不会超过两元,大多书刊都在一元以下。

那天,天气特别冷,大镇逢场,街上却少有行人。寒风打着呼哨,边走边驱赶着行人加快匆匆的脚步。旧书摊摆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摊主是一位中年汉子,穿一件旧军大衣,脖子缩在衣领里,手揣在袖筒里,脚穿大头鞋不停地跺着,跺得地面咚咚响。

在旧书摊淘书,一挑一读之间,两个多小时就这样流走了。这个时段,书摊上的顾客只有我。挑好书刊,付了钱,摊主说,你鼻涕长流,真不怕冷。我说,没有感觉冷呀。摊主笑着说,看来在书中有黄金屋和颜如玉的基础上,还应加一条:书中有“火”。

1986年冬天,父亲去世。那年,我21岁,年龄不小了。可是,摆在我面前的,是重重困难。母亲体弱多病,父亲去世后,让母亲的病雪上加霜,甚至开始变得半清醒半糊涂起来。父亲在世时,耕田犁地等农活我没有碰过,父亲去世后,主要农活全落在了我的身上。想着这些困难,我如同掉进了冰窟窿,内心结上了厚厚的寒冰。

入夜,一切收拾停当,我偷偷抹一会儿泪之后,开始一如既往地翻看淘回的旧书刊。这些旧书刊中,有一本连环画名为《范仲淹断齑划粥》,讲述了范仲淹两岁丧父、勤俭节约、刻苦学习的故事;有一本书名为《闪光的生活道路》,讲述张海迪身残志坚、克服重重困难自学成才的事迹。这一本画册、一本书,里面仿佛燃烧着熊熊的火焰,渐渐把我心中的寒冰融化成水,水又仿佛在蒸汽机里沸腾起来,给我增添了战胜困难顽强生活的动力。

有人说,人生如果错过了太阳,请不要错过月亮;如果错过了月亮,请不要错过星星。我说,如果那些都错过了,请不要错过书,因为书中有“火”,能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光明,带来力量。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