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货情浓乡间腊月红色韶山行故土大学中的温情冬日觅果月亮坝的夜(外一首)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7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1-17

炒货情浓

王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腊肉熏起来,彩灯挂起来,窗花贴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而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母亲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炒”,黄豆胡豆、玉米花生、南瓜子葵花子苕干子,一样一样,慢慢炒,细细筛。

“二十三,糖瓜粘”,祭灶过后,母亲白天忙碌,夜间继续忙碌。推汤圆,磨豆腐,打糍粑,炸酥肉,浆洗洒扫之外,便开启了另一项香喷喷的工作---炒花生瓜子等零食。

炒干货可以用盐巴,也可以用河沙。食盐炒后不能再食用,母亲觉得浪费,就改用了河沙。小河里,被流水淘洗过的河沙仿佛用筛子筛过一般,匀匀净净、干干爽爽。母亲拿瓷盆去河边舀回来,先把沙子炒得滚烫,再加入花生或者瓜子,用小火慢慢翻炒。母亲说,炒干货是个细活,慢工出细活。火不能大,翻动要勤,偷不得半点懒,一把大火可能就前功尽弃,枯了糊了,又难看又难吃,多可惜。

这些花生瓜子,都是母亲亲手种出来晒出来的。一颗颗凝聚的不仅是自然的精华,还有母亲的汗水,更是一年辛勤劳作的见证,也是给予家人和朋友最好的新年礼物。母亲炒的花生瓜子,不糊不焦,好看又好吃。这些零食,香透了小孩子们的嘴,一直香到过完年。

记得小时候,每到腊月,我总是盼望着母亲开始炒花生瓜子的日子。那时,家里的厨房就成了母亲的“战场”。她总是早早起床,从墙上取下装有南瓜子的塑料袋,又从柜子里搬出半麻袋生花生,还有小袋黄豆、胡豆、糯玉米等,筛一筛、选一选。黄豆要挑饱满的,胡豆要选鲜亮的,玉米花生要捡颗粒均匀的,南瓜子葵花籽苕干子这些则要挑没有杂质的。母亲总是对我们说,炒出来的零食,不仅要看外表,更要讲究内在品质。一颗生了虫的霉烂了的花生吃进嘴里,会坏了好心情。

炒这些零食时,母亲总是十分有耐心。将它们一样一样倒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翻炒。特别是南瓜子,外壳很薄,火一大就容易糊了。母亲将灶膛里的火压了又压,只留一点点文火,让铁锅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使南瓜子在里面慢慢变得醇香。在热度与时间的作用下,南瓜子已然咧嘴浅笑,外壳却依然白白净净,同现在市面上用机器炒出来的没有两样。

当浓郁的香味弥散开来,母亲便挥动铁铲,将混合着沙子的南瓜子快速铲入事先准备好的筛子。三筛两筛,沙子漏进铁锅,瓜子留在了筛子里。母亲将它们倒入干净的簸箕内,等它们自然冷却,再用塑料袋装起来,放进木柜子里。什么时候想吃了,打开袋子,香喷喷的味道便喷涌而出。

在母亲的精心炒作下,花生瓜子、黄豆胡豆,将年味烘托到了极致。团年饭之后,母亲总会烧一大锅热水,给我们把腿脚膝盖洗得干干净净,穿上新衣新鞋,又为我们的荷包里装满喷香的吃食。村里的大人小孩来了,母亲赶忙端出这些炒货,你一把我一把他一把。“这个炒得好!”大家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这些小小的零食,不仅承载着母亲的爱,也承载着浓浓的年味和人情味。

如今,物质丰裕,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村里过年炒干货的人家也不多了。但每到腊月,母亲炒花生瓜子的情景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香脆可口的零食,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快乐。母亲的炒货,让新年更值得期盼,让年味更加隽永。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