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哪些人容易患心理疾病?这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这里和大家分享几个观点,看看是否对你有帮助。
心理疾病具有较高的遗传几率。大部分尤其是越重的精神疾病,遗传率越高,比如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痴呆症等等,这些疾病的遗传度都非常高。如果你的父母或者直系亲属里面,有这样的一些心理疾病,你得这种疾病的概率就比较高。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心理疾病家族遗传史的就一定会得心理疾病。
成长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成长环境分两类,一个是我们生活的物理环境,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心理环境。从小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孩童时代的特殊经历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对成年后的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从小成长环境没有安全感、被忽视或者被欺凌,那么患心理疾病的概率就会很大。
个人的性格特点也会影响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外临床心理学的经验表明,以下人员易患心理疾病:性格孤僻、内向、执着、偏执者;脾气暴躁者;从小家教严格、做事过于认真、追求完美者;循规蹈矩、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者。
童年经历及特殊生活事件没有处理好也会导致心理疾病。有些人经历童年不幸,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伤亡,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有些人经历了较多特殊生活事件,如被欺凌、被网暴、被性侵等等。这些人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心理压力, 而产生心理疾病。还有就是一连串的生活事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会逐步增加一个人的压力,比如一年中遭受了失业、离婚,又遭受了亲人离世,这种压力一旦超过人的承受范围,就容易产生精神疾病。
意外所导致的心理疾病。对于有些家庭而言,一次意外,就可以让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人内心的接受能力是有限度的,超出了承受的极限,内心就无法接受意外带来的痛苦,从而导致个人无法从伤痛中走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不健康的状态,很容易造成精神疾病,这属于过度的压力、过度的情绪所产生的变异而导致的心理疾病。
过度偏激,情绪两极化容易导致心理疾病。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每个人对情绪的发泄控制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人总是把情绪隐藏起来,也有的人在发泄情绪时总是非常激动、过度的偏激,动不动就发怒。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有的人是因内心自卑心理在作祟,有些人是因为自恋因素,还有的人是一味地想要逃避现实等等。
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容易导致心理疾病。一些人在学习生活中,或者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总是急功近利,这种人往往经不住失败的打击,其原因在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值太高了,在想获得成功的同时,又不愿意付出太多的精力,总是想着以小博大,事半功倍。也有些人在通过不断地给自己增加压力,追求所谓的完美,但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诱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