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被“换签合同”的剪刀拦腰斩断,工资标准在“拆分”中悄然蒸发,劳动关系的主体如变戏法般忽隐忽现……近日,重庆法院公布多起劳动争议纠纷典型案例,揭露了一些关联公司混同用工,以“合法”之名行侵权之实的精巧骗局。
当不法企业将规避责任的“小聪明”凌驾于法律之上,劳动者尊严和劳动权益已被悄然蛀蚀。然而,大多劳动者面对企业肆意切断工龄、拆分工资、变更主体等精心设计的混同用工迷网,却常常因为信息遮蔽、举证艰难、维权成本较高等因素而手足无措。
笔者认为,要想破除混同用工迷网,还需法治重拳出击。首先,铸法治利剑,直指责任真空。应进一步完善劳动保护法律体系,将“关联企业责任连带”条款纳入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使工龄连续计算、工资合并认定等成为铁律,用法律法规堵住企业金蝉脱壳的暗道。其次,织密监管天网,照射用工迷宫。劳动监察部门应提升监管工作质效,强化与社保、税务、银行等单位的联动,借助大数据构建智能监管平台,对关联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纠偏,对违法用工行为严惩不贷。最后,架援助桥梁,消融维权坚冰。司法等部门应优化劳动维权工作,推广“一站式”解纷模式,主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打通劳动者维权“最后一公里”。
劳动尊严的花朵,终需法治阳光来浇灌。相信通过立法完善、监管强化、维权优化的组合拳,必能将企业精心布置的混同用工迷网彻底拆除,让劳动者每一滴辛勤汗水都在法治的阳光下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