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刘福兵在会理市石榴文化广场开展义务普法宣传
“我们外卖骑手最关心的就是意外伤害保障问题。”一位外卖骑手代表直言不讳。坐在对面的工会代表认真记录着,不时点头回应:“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纳入今年的重点维权清单……”6月17日,凉山州会理市总工会会议室里一场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座谈会正在进行。
这样的场景,在会理市已成为常态。近年来,这座位于川滇交界的小城正在编织一张职工维权的立体网络。今年以来,市总工会共计调解处理各类职工维权案件8件,其中,市总工会法律援助律师调解案件7件,涉及农民工144人、金额102.3万元。
政策源头:维权服务的顶层设计
“维权不是救火,而是防火。”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朝万道出了会理维权工作的核心理念。在市委和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工会组织深度参与政策制定的“源头干预”模式逐渐成形。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一份关于职工维权服务的机制全新出台。“我们联合人社、司法等部门,先后进行了多轮次专题调研,制定6项政策措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源头参与让维权工作有了更坚实的制度基础。
在会理市经济开发区,民营企业职工小李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现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工会提供的范本条款更全面更规范了。” 据统计,今年全市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83份,涵盖职工8153人,其中新就业形态群体8份,涵盖职工775人;签订行业区域集体合同25份,涵盖企业627家、职工7669人,其中新就业形态群体2份,涵盖企业44家,职工1118人。
机制创新:维权网络的毛细血管
“以前遇到欠薪只能自己找老板,现在全靠‘三级调解’制度解决问题。”建筑工人老张竖起大拇指。他口中的“三级调解”,是会理市将维权机制向基层延伸的创新实践。
建立健全以劳动合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职工劳动权益维护机制,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为依据的维权机制,“三级调解”机制不断向基层延伸,成为维护职工权益的有力武器。
更让职工们安心的是“两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制度的刚性约束。某餐饮企业因未足额缴纳社保收到“意见书”后,一周内就完成了整改。“这不是简单的文书往来,而是强化用工单位必须在坚持协商、谈判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集体合同,指导和帮助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切实加强履约监督,特别是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履约监督。”陈朝万强调。
专业力量:律师持续助维权
“刘律师,公司要裁员但不给补偿怎么办?”在四川福智律师事务所,类似的咨询每天都会有。这个“会理市总工会职工维权服务点”已成为会理维权服务的一张名片。
签约维权律师为广大职工免费提供法律维权服务和普法宣传,这是会理市总工会坚持多年的做法。凉山州第五届劳模、签约律师刘福兵创建起以职工法律援助为主要内容的“刘福兵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免费办结维护职工权益劳动争议案件100余件,维权金额500余万元。
“市总工会与福智律师事务所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市总工会负责人说,“职工维权服务点”成立3年来,提供免费咨询800余人次,代理案件3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