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家乡有温度,创业有门路”……春节过后,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包机包车跨省招工、点对点助力务工人员尽快返岗,开启“用工争夺赛”的同时,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也紧锣密鼓地采取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将返乡就业招聘会办到村口,线上线下宣传就业创业政策,使出浑身解数,回引“归雁”返乡“筑巢”。一些地方甚至在年前返乡专车(机)刚到,就迫不及待地安排接驳车将其拉到企业参观洽谈、召开座谈会,从返乡专车(机)门口就开启“抢人大战”。
上述现象折射出的是用工形势的悄然变化。随着乡村振兴、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区域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客观上为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创造了条件。加之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故土情结,古人常把外出工作生活称作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不仅生活成本低、能获得可观收入,还能和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实现赚钱、顾家、种庄稼“三不误”,被称为“家门口”的幸福。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在给当地带来“用工荒”的同时,形成了农村“空心化”,一定程度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以婚育为例,由于适龄青年大多外出务工,“相亲难”“结婚难”现象已在农村愈演愈烈。再加上外出人员常年在外打拼,大多具有丰富的技能积累、经验积累和资本积累,回乡就业创业是企业所需、发展所需,党政欢迎。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系列“归雁政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改委等五部委还出台 《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促进农民工和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已成为民工所想、各方支持、多方共赢的大事、好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以来,全国本地农民工(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内就业)年均增速为1.99%,2022年增速达到2.4%,提高了0.41个百分点,政策效应凸显,农民工返乡意愿正逐步增强。
但我们必须看到,“归雁回巢”仍不是普遍现象,不仅远未“返乡成潮”,由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多项惠企利民政策发力,东部发达地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原本回流民工又重新踏上外出务工路。资料显示,截至2月7日,东部用工大省江苏省节后返岗率已达90.2%,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农民工外出意愿仍然强烈,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先进发达地区,从政策支持、投融资服务、创业指导、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为返乡就业创业提供良好条件,创造更多的劳动岗位,既要在“回流”招引上不遗余力,更要在支持发展上出实招下硬功;另一方面,必须下更大的决心和力气解决返乡就业人员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比如,妥善解决好返乡务工人员就医、子女上学、技能培训等实际需求。又比如,聚焦“80后”“90后”等新生代务工主流的多样化追求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出台措施,在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同时,做到发展留人、前景留人,实实在在提高返乡就业的性价比和吸引力。做到这些,既需要政府、企业双管发力、多管齐下,为返乡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也需要工会等部门主动介入,维护服务好返乡人员权益,确保可就业、就好业,让家乡成为就业创业热土,真正成为“归雁”的诗意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