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9月12日《工人日报》报道,免密支付等网络支付设置在为网购服务提供便利的同时,却让不少消费者头疼不已,有时一不小心误操作就掉进陷阱。免密支付要实用更要规范,不可为了推广它而令消费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更不能一键开通、N键难取消。另一方面,消费者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通,警惕在先、慎重决定、随时关注,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简而言之,要“免”得安心。
相信许多有过网购体验的人也有这样“烦恼”:下单时经常跳出询问是否开通免密支付功能的提示页面,“立即开通”的选项十分醒目,而“再想想”或“不再提醒”的选项字小、位置偏。有的人没留意、不了解或出于惯性,直接点击了前者。尽管页面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展示的主要是免密支付的好处,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诱导性。即便“清醒”地选择了“再想想”,系统依然会“不厌其烦”地询问。
开通了免密支付,确实能享受到便捷,但笔者觉得,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相比于其暗藏的隐患,这点便捷似乎“微不足道”:老人、小孩特别容易误操作,而“见多识广”的成年人也可能在思虑不周的情况下“手滑”,甚至成为被网络诈骗分子利用的“捷径”。
为了切实发挥便利支付手段的积极作用,又充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笔者认为需要三方合力。
一是消费者要“慎重点击”。清醒脑瓜子,睁大眼珠子,管住手指尖,看好钱袋子。提高警惕,据实、按需选择,理性消费,定期查看消费记录。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消费冷静期”,以抑制不必要的冲动消费。纵然相关服务条款又长又繁琐,还是要多看几眼。老人和儿童需要网购时应提前跟年轻人沟通,请他们代为操作。
二是网购平台要“守土有责”。推销业务时尽到提醒、告知义务,不能以消费者同意或自行操作为由而免掉责任、撇清关系。开通简便,取消也不能复杂。设置免密支付限额供消费者选择。探索开发老年模式、儿童模式,限定免密支付功能使用群体。
三是部门监管要“有力有为”。相关部门要重视新领域的新问题,及时制定规章制度,既是强化管理之办法,也是保驾护航的措施。通过“常态+动态”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维护网购市场秩序。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提供援助,成为他们敢于较真的坚强后盾。
免密支付并不能将责任心、防备心甚至麻烦一免了之。只有各方用心,才能使它“免”得安心、用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