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五周调休:一串全民求解的“神秘代码”别让短视的黑心商家砸了枸杞产业的招牌整治“回流药”黑色产业链刻不容缓不该利用“规矩”侵害教师正当权益关上“假买真退”变成“好生意”的大门执法需有尺度,文明方得人心“苦难式教育”真的有用吗?别让假流量迷了双眼莫让奇葩雷人标语成常态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6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05

“苦难式教育”真的有用吗?

泸州 张慧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期,由沈腾、马丽领衔主演的电影《抓娃娃》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深刻展现了家庭教育中父母以爱之名操控子女人生的极端行为,吸引了不少观众在子女教育上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于“吃苦教育”或者此类教育方式的广泛讨论。

电影《抓娃娃》讲述了富商马成钢在大儿子富养“练废”的情况下,盲目迷信自身成长经历,精心打造贫穷“围城”,以苦难磨砺小儿子马继业,引导其养成吃苦耐劳、善于思考、精打细算和强身健体等品质。电影播出不久后,迅速引起了观众对吃苦式教育、制造苦难式教育等教育模式的反思和热议。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吃苦式教育”,顾名思义是通过让孩子经历困难和挫折来达成教育的目的。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吃苦的重要性,认为“吃苦”可以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磨意志,是人成长和进步的阶梯。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独有的文化基因之一,可以说这是国内很多家长都极为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可是“苦难式教育”在短期内或许会让孩子快速懂事、学会承担责任,就如影片中马继业一样,变得勤快懂事。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教育方式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短视与风险。

“制造苦难式教育”让孩子成长,容易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孩子可能会将生活的常态误解为困苦与艰辛,导致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信心不足。如一些从小被过度实施“苦难式教育”的孩子,在长大后面对正常的生活挑战时,会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早已被植入了“生活充满苦难”的观念。这种教育方式还可能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长期处于被刻意营造的苦难环境中,孩子容易陷入自卑和自我怀疑。他们会不断质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就像电影中的马继业,在知道真相后,可能会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产生怨恨和抵触情绪,进而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

在笔者看来,真正良好的教育,应当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之上。“苦难式教育”可能一时有效,但更可能是孩子漫漫人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在孩子的人生路上,父母应提供必要的建议,并在必要时指引他们回归正轨,而非严格把控。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无论他们选择成为风还是雨,都应得到父母正确的支持和指引。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