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广州等地的基层宣传标语频频引发社会舆论的争议性解读。这些标语或错字连篇,如“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没(美)好”;或内容生硬,如“一人放火,全家坐牢”;更有甚者,直接采用诅咒恐吓的方式,如“乱搭乱建全家短命”。这些标语不仅难以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而且消解了政府工作的严肃性,间接损害政府形象,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透过这些奇葩标语,不禁让人反思其背后的基层治理问题。
究其原因,其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敷衍应付的心态,往往只是简单地将标语任务交给广告公司,对后续的制作、悬挂等环节缺乏必要的审核和监管,暴露出工作人员不细致、不严谨、不认真。
其二是当前个别基层工作人员文化素养不高。一些基层干部在编写标语时,由于文字能力和政策理解能力有限,只能照抄照搬其他地方的标语,或者进行错误的文字改编,导致奇葩标语频出。
其三是基层工作多而杂,既要抓经济发展,又要抓社会日常管理,处理各种非正常上访、防火防霾、征地拆迁等工作。为了应付各种考核和检查,基层干部不得不疲于奔忙,甚至出现“为挂标语而挂标语”的形式主义现象。这种状态下,很难保证标语的质量和效果。
对此,基层应强化工作责任制和工作人员责任心,确保标语从编写到悬挂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人把关。具体负责人不可将标语制作、悬挂等事务简单外包后便撒手不管,而要在后续各环节中履行好核校审查和监管的职责。
强化源头治理,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的滋生和蔓延。上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基层干部减轻工作负担,减少非必要工作的标语动员,减少对标语动员的留痕考核,避免单纯以量作为考核依据,保持必要的节制和合理性。
随着时代发展,标语也需与时俱进。既要摈弃强硬指令性管理模式旧思维,尽量避免“严禁”“不准”等冷冰冰的训诫性词语,又要用好新的传播手段,不断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编写出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贴近群众生活的优质标语,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政策信息。
基层宣传标语虽小,却关乎政府形象和社会和谐,马虎不得!